為了公正、高效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依法保護醫患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之規定,結合我省審判實踐,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界定
1、本指導意見所稱“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是指賠償權利人認為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有過錯,造成了患者人身損害后果,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醫療機構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而引起的民事糾紛。
本指導意見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醫療行為或者與醫療行為相關的非醫療行為遭受人身損害的患者、依法由患者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患者的近親屬。
本指導意見所稱“醫療機構”,是指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本指導意見所稱“醫療行為”,是指醫療機構對于患者自認為有疾病,基于自愿并以預防、治療疾病為目的所進行的預防、診療、護理等行為的總稱。
本指導意見所稱“醫療行為有過錯”,是指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經鑒定構成醫療事故,以及經鑒定雖不構成醫療事故但與患者的損害后果存在因果關系兩種情形。
2、“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是指非醫療行為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
3、本指導意見第2條規定的非醫療行為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包括下列糾紛:
(1)因醫療機構的設施、安全管理瑕疵致患損害而發生的賠償糾紛;
(2)因在醫療機構進行生活美容、美體而產生的損害賠償糾紛;
(3)因醫療機構的擅自解剖(留用臟器)、火化尸體產生的損害賠償糾紛;
(4)因其他非醫療行為產生的損害賠償糾紛。
二、管轄的確定
4、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損害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醫療機構的,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三、被告的確定
5、賠償權利人起訴要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根據以下情形確定被告;
(1)醫療機構有執業許可證和事業法人資格的,以該醫療機構為被告;
(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設立的為內部人員服務的醫院(門診部、衛生室等)、以及企業設立的雖領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以該醫療機構及其設立單位為共同被告;
(3)依法設立的個體、私營診所,以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醫師執業資格證上登記的單位或者個人為被告;
(4)因農村村民委員會設立的衛生室(所)的醫療行為發生醫療糾紛的,以該集體組織為被告;村民委員會將集體性質的村衛生室(所)發包給具有醫師執業資格的個人的,以該集體組織和個人為共同被告。
6、賠償權利人以人身損害是由兩個或兩個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造成的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被起訴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醫療機構列為共同被告。
7、醫療機構邀請其他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實施診療發生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該邀請醫療機構為被告。
8、因醫療機構使用醫用產品、藥品及醫療器械產生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醫療機構和醫用產品、藥品及醫療器械的生產者、銷售者為共同被告。
四、證據的舉證、質證和認證
9、賠償權利人應當對患者與醫療機構之間存在醫療關系、醫療機構對患者實施了診斷、治療、護理等醫療行為及患者有具體的損害后果、賠償權利人遭受的實際損失等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診療病歷、繳費收據、住院證及出院證等證據可以證明患者與醫療機構存在醫療關系。患者一方雖提供不出上述直接證據,但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被訴醫療機構對患者存在診療行為的,應當認定其與醫療機構之間存在醫療關系。
10、醫療機構應當就其對患者的診療、護理等醫療行為不存在過錯、醫療行為與患者的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醫療機構對于其診療、護理等醫療行為的舉證不能排除其醫療行為與患者的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的,應當推定有因果關系。
11、經質證,不能確認病歷資料及相關物證資料真實性的,當事人有權申請對病歷資料及物證的真偽進行鑒定,人民法院應當委托有關部門進行檢驗或鑒定。
12、醫療機構主張病歷的涂改、添補部分并不影響病歷實質內容的,應對涂改、添補部分不影響病歷實質內容承擔舉證責任。
13、賠償權利人擅自涂改、偽造、隱匿、搶奪及銷毀病歷資料,改變病歷資料載明內容,導致對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有無過錯及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無法認定的,人民法院可推定醫療機構沒有過錯。
醫療機構擅自涂改、偽造、隱匿、搶奪及銷毀病歷資料,改變病歷資料載明內容,導致對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有無過錯及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無法認定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五、證據的保全
14、在涉案診療病歷資料等相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賠償權利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或者在法庭辯論終結前向人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六、關于鑒定
15、當事人基于醫療行為提出的主張需要進行鑒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對于明顯屬于因醫療行為發生的損害賠償糾紛,當事人以其他司法鑒定結論為據,以人身損害賠償為由起訴的,人民法院告知當事人應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16、因醫療行為產生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由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但雙方當事人經協商一致同意由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醫療過錯鑒定的除外。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范圍包括醫療機構在醫療活動中是否違反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醫療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醫療過錯行為在醫療損害后果中的責任程度,是否構成醫療事故、醫療事故的等級及醫療護理建議等事項。
醫學會應對前述鑒定范圍所涉及的事項一并作出結論性意見,醫學會出具的鑒定結論未對前述事項作出全面答復的,人民法院退回醫學會作出補充說明。
如鑒定結論認為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但認為醫療行為存在過錯,應對行為過錯與損害后果之間有無困果關系或者原因力的大小作出說明。
17、對于當事人在向人民法院起訴前通過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委托醫學會作出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雙方當事人對醫學會作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并無異議,只是對協商賠償的數額有異議的,人民法院可以采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
(2)雙方當事人對于醫學會作出的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構成醫療事故的鑒定結論并無異議,賠償權利人僅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中所確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不服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醫學會作出相應的說明。
18、當事人因醫療行為產生損害賠償糾紛,在訴訟中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由當事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章第二條及第三章的規定本著就近的原則協商選定醫學會進行鑒定,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醫學會進行鑒定。
19、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的,可在收到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醫學會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托的醫學會作出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有異議,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新鑒定,如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于準許。
20、醫學會出具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
21、當事人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真實性提出合理、正當質疑并申請鑒定人出庭接受當事人提出的質疑和詢問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鑒定人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可書面答復當事人的質詢。
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而支出的費用,由申請鑒定人出庭的一方當事人預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22、人民法院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應當從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人員、鑒定組織及鑒定程序的合法性、鑒定結論的科學性、客觀性及能否排除合理性懷疑等方面進行統合審查判斷。
23、醫學會作出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中對醫療過錯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責任程度的劃分可作為人民法院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參考依據,人民法院應根據醫療機構的醫療過錯行為與患者死亡、傷殘等損害后果的原因力及具體案件情況等綜合因素,酌定醫療機構的民事賠償責任。
七、醫療過錯的判斷
24、人民法院判斷醫療機構是否有過錯及過錯的大小時,應當結合以下情況綜合考察認定:
(1)診療、護理等醫療行為是否符合其專業要求、操作規程以及技術標準;
(2)醫務人員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告知義務;
(3)醫療行為是否具有急救的緊急性;
(4)現行醫療條件是否對醫療行為產生了相應的影響。
25、在下列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認定醫療機構具有過錯:
(1)醫療機構偽造、隱匿、銷毀病歷資料;
(2)醫療機構違反衛生法規、規章的規定涂改、修改病歷資料導致不能作出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的;
(3)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相關規定,對急、危病人拒絕搶救而貽誤救治的。
26、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應當對患者的病情、擬采取的醫療措施、存在的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或者其近親屬,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違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一條關于醫療機構應承擔的說明、告知義務,造成損害后果的,根據過錯程度確定醫療機構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比例。
27、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人身損害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按照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原因力確定各自的責任。
八、法律適用問題
28、對于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涉及具體的賠償項目和賠償標準,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未作規定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結合具體案情予以確定。
對于本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的非醫療行為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抗疫犧牲人員,應評定為“烈士”!
2020-02-18刑事拘留會留案底嗎?
2020-02-23老板拖欠工資但未簽勞動合同如何解決?
2020-03-10勞動仲裁不執行的后果
2020-03-10南京二手房交易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03-13發生醫療事故該如何維權?
2020-03-27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怎么認定的?
2020-04-02工資福利屬于商業秘密嗎
2020-04-10救死扶傷不容易,醫患關系慎處理
2020-04-10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16“高管性侵養女案”定罪難,難在何處?
2020-04-17房屋買賣后權利人可否申請執行
2020-04-22醫療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04-27男方應該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
2020-04-28離婚孩子撫養權如何確定?
2020-04-30詳解串通投標罪
2020-04-29老公出軌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4-30走私如何量刑
2020-04-30怎么行使孩子的探視權?
2020-04-30離婚如何更加有利于爭奪孩子撫養權?
2020-04-30媳婦離婚時孫子撫養權該歸誰
2020-05-01小孩變更撫養權要經過父母雙方同意嗎
2020-05-01配偶去世可以繼承多少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1法院起訴離婚程序審理階段有哪些?
2020-05-01離婚以后子女需要肩負哪些贍養父母的義務?
2020-05-03拆遷安置方案是怎么樣的?
2020-05-04協議離婚撫養費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0-05-04異地可以離婚嗎?如何辦理訴訟離婚?
2020-05-05對方婚內轉移夫妻共同財產能請求分割嗎?
2020-05-05物業管理費主要包含哪些
2020-05-06民間借貸之放高利貸需要注意事項
2020-05-07彩禮返還有哪些司法解釋?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2020-05-08沒登記結婚彩禮要不要返還和彩禮不返還有哪些情況?
2020-05-08保險合同的生效和交保費有關嗎?
2020-05-08離婚房產按揭過戶一般流程
2020-05-09車禍造成二人死亡如何賠償
2020-05-09夫妻離婚可不可以一起擁有孩子撫養權?
2020-05-10離婚協議書在離婚以后可不可以修改?
2020-05-10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是長期的推進目標
2020-05-12數百人食物中毒,教你這些應急措施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