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征地補償分配資格,應根據實踐中的不同情況進行界定:首先是對已婚人口資格的認定。在原集體經濟組織被征收,戶籍不遷出的,與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婦女結婚的,有資格獲得征地補償。戶籍地只獲得安置補助,不享有劃撥土地補償費的權利。已遷入集體經濟組織和戶籍的,無承包地,享受征地補償資格(享受可撥給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因離婚、喪偶而遷出、遷入集體經濟組織的,婚出、遷入人員的資格參照確定。二是確定大學生和兵役人員的配置資格。他們雖然上學參軍,但在國家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之前,他們仍然是原集體的成員。集體經濟組織承包的土地被征用的,給予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沒有承包土地的,他們有權獲得土地補償金和安置補助金,這些補助金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分配。在集體經濟組織中就業、轉業、被征收承包地的,可以享受安置補助,但不享受土地補償;沒有承包地的,不享受土地補償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
第三是囚犯分配資格的確定。服刑的村民仍然是農村集體成員,有權獲得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
四是“空掛賬”人員配置資格認定“空掛戶”是指為自己在集體經濟組織中掛靠提供便利等理由的戶。他們不需要集體經濟組織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享有土地補償分配資格。
征地補償費是指農村集體土地被征收后,征地單位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支付的經濟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是對征地后土地所有權喪失的補償,安置補助是對具有生命保障功能的土地經營權喪失的補償。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必須在征地補償分配中確定。
關于農村集體成員的特征:
一是平等,即成員不論出身和貢獻都是平等的;二是地域性和身份性,即成員是當地村民,其子女出生后或結婚后自動獲得集體成員,領養和移民。關于農村集體成員資格標準:一是正式標準,即戶籍。只要戶籍在集體,戶籍上記載的人就應被認定為集體成員;二是實質性標準,即是否需要農村集體的土地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征地補償主要用于失地農民的分配,兼顧集體和農民的利益。分配要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不得剝奪和侵犯婦女的征地補償權益。
以上知識是對《土地補償分配資格如何界定》編者提出的問題的回答律師網.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閱讀律師網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商解除合同是否要通知
2021-01-19執法規范化建設包括哪些
2020-11-10什么叫國家賠償
2021-01-11交通事故定責之后賠償比例怎么分
2020-11-15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工傷復議期過不能申請行政訴訟嗎
2020-12-06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失業保險基金損失是否可以追回
2021-03-23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的案情分析
2021-02-08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