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名股東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與隱名股東相對應的股東通常被稱為記名股東。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的法律關系應根據其出資額確定,但最常見的是委托關系。隱名股東的資格有兩種學說。一是“實體論”,即實際出資的隱名人是法定股東;二是“形式論”,即以顯性股東為法定股東,否定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洞箜n民國商法》第332條也原則上規定:“以他人名義承諾認購股份的,應當與他人承擔連帶責任”。雖然這是公司和其他公司債權人對隱名股權進行調查時,對股份支付義務的規定,但可以推斷出隱名股權分擔責任的法律特征。既然隱名股東應當與顯名股東共同承擔法律責任,為什么隱名股東不能承認相應的股東權利呢?雖然有人認為形式理論更適合于商業外觀公示的需要,但形式理論更便于維護公司治理的穩定性和對外關系的明晰性。根據美國《示范商業公司法》對“股東”的定義,第一類客體是以自己名義持有股份并記入股東名冊的人,第二類客體是對股份享有受益權的人,由公司提交的股票受托人證書授予。也就是說,公司股東或者股東名冊上明確區分持有股份的人和以他人名義持有股份的人。他們都是公司的法定股東。以他人名義持有股份,顯然對公司處于知情狀態。另一種隱名持股更可能是公司不知情,只發生在隱名和明顯之間,只有二者就持股達成交易
(1)當公司合法有效成立時,1。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其他股東和公司對股東資格有明確約定。公司內部股東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隱名股東實際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和資產收益,并實際行使了股東權利的,應當確認股東資格,保護股東權益,承擔股東的法律責任。如果雙方未能就實際投資者是股東或承擔投資風險達成一致,且實際投資者不作為股東參與公司管理或實際享有股東權利,顯性股東實際行使和操縱隱名股東出資所帶來的股東利益,公司其他股東不知道隱名股東的股東受益的事實。此時,隱名股東雙方的關系實際上是投資借款關系,不應視為隱名投資關系,而可以視為債務關系。在隱名股東與作為公司實際股東的第三人之間,隱名股東應當在明顯股東認繳的出資額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即:,公司不依法設立的,因未達到法定最低注冊資本而不依法設立。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實際出資人更是不具備股東資格。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其他股東之間的關系是合伙關系,企業創始人(包括實際投資者和名義投資者)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記名股東(顯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的,有權向實際出資人(隱名股東)追償。隱名股東雖在幕后,但實際權利仍屬于隱名股東,一切事務都要經過一個隱名股東的過程。如果您有任何問題,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律師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本案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是有效的嗎
2021-03-17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行政處罰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0如何書寫開發房地產協議書呢
2020-11-25房產中介費有哪些收費項目
2021-03-18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競業限制補償金如何生效
2020-12-26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可以委托醫護人員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嗎
2021-01-12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自殺是否可以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21婚內財產保全保險以及注意事項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