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咨詢:
我是一家超市的收銀員。一周前,因驗鈔機出現故障,而超市在我反映后沒有及時處理,甚至以不能耽誤工作為由,要我繼續收取貨款。由于當天的顧客實在太多,以至于我雖然一直小心翼翼,但下班后向財務繳款時,仍被告知自己收到8張百元假幣。超市隨即借口其和我的勞動合同中已明確約定“收到假鈔,后果自負”,要我自擔全部損失,并表示將在下月發放給我的1300元工資中一次性扣清。雖然我曾一再辯解,可超市就是固執己見。請問:超市的做法對嗎?
律師分析:
超市的做法是錯誤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與之對應,姑且不論超市一次性扣除你的工資達800元,大大超出了你月工資的20%,也不論扣除后你的月工資僅有500元,已低于月最低工資標準,即明顯違反上述規定,僅就公司要求你賠償的條件而言,本案也不具備:
一方面,賠償必須是以“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為前提,超市不分原由,不管你是否存在過錯以及過錯的大小,一概要你“收到假鈔,后果自負”,無疑是對該強制性規定的違反,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勞動合同無效,即雖然你與超市的勞動合同中有著相關約定,但你從一開始時起便無需受此約束,超市也無權將此作為處罰依據。
另一方面,“勞動者本人原因”是指勞動者對所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而你既沒有故意,也沒有重大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卻希望或者放任該損失的發生。可你既不希望收到假幣,也沒有對收到假幣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重大過失是指能夠注意,卻沒有盡到起碼的注意義務,以致造成了用人單位的損失。可你在驗鈔機出現故障后曾向超市反映,被超市強令繼續收費期間也一直小心翼翼,表明你不但已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心盡責,即已經盡到注意義務。相反,超市沒有及時對驗鈔機作出處理,甚至讓缺乏假幣識別知識的你繼續收取貨款,當屬對可能造成的損害疏忽大意或輕信可以避免,即具有過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并體系內的公司注銷了怎么處理
2020-12-13貸款擔保一定要抵押物嗎
2020-11-22交通事故上訴時間限制嗎
2020-11-18法院強制執行還調解嗎
2020-11-11新農村建設征地補償標準
2021-01-30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遺產繼承到法院起訴怎么辦
2020-12-28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辦理未婚證明需要帶什么
2020-11-26女職工哺乳期能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25超市倒閉,促銷員有補償嗎
2021-01-25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企業發生重大變故如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1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沒有簽勞動合同怎么進行勞動調解
2021-01-09哺乳期什么情況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2021-02-24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