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又用完怎么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 無正當理由取得不正當利益,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不當得利的條件是什么?不當得利是指一方獲得利益,另一方遭受損失,沒有法律依據。不當得利是社會生活中一種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根據法律規定,不當得利與債務的關系成立,確認債務的目的是將不正常的關系恢復到正常狀態,從而維護公平合理的財產關系,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不當得利的成立需要特定的條件。一般來說,不當得利只有滿足以下四個條件才能成立:(1)一方當事人受益,具體是指當事人因一定的事實結果而獲得一定的財產利益。財產權益包括財產的正增長和負增長
(2)另一方遭受損失這里所說的損失,是指由于一定的事實結果,財產權益總額減少,包括正損失和負損失
(3)一方利益與另一方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種因果關系具體地說是指另一方的損失是由一方利益造成的,一方利益是另一方損害的原因,利益與損害之間存在著不斷變化的相關性(4)沒有法律依據,這是不當得利的必要條件。如果不是依法或者依照民事法律行為直接取得利益,利益就沒有法律依據,也就是說沒有法律理由,那么如果原客體不復存在,不當得利的返還途徑是什么呢,關于價值的計算方法,一般認為,當受益人的利益是一項服務時,價值是該項服務的通常報酬;因附隨而喪失原物所有權的,應當以物的升值為標準;因他人侵權致使原物滅失的,應當限制對受益人的賠償數額;原材料消耗時,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準
返還不當得利時,除返還原收益外,還應當返還收益產生的孳息。不當得利是指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獲取利益,使他人遭受損失的行為所造成的一種事實狀態。不當得利產生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不當得利債務。受益人是不當得利債務的債務人,對不當得利債務的返還負有責任。財產受到損害的人稱為受害人,是不當得利債務的債權人,有權要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得利。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法律事實。因為它完全基于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于當事人意愿的表達,不當得利作為債務的依據之一,只能是一個事件,而不是一個民事法律行為以上知識是小編對“工資又用完了怎么處理”問題的回答。如果用人單位多發或者多發工資,勞動者就多發或者多發工資,這是不正當的利益,可以要求勞動者返還多發或者多發的工資。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全押金怎么退
2021-02-24涉外離婚必須去中院起訴嗎
2020-12-14合資轉外商獨資是否可以
2021-01-22不屬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行使的職權的是
2021-01-09實現留置權后需抵扣費用嗎
2021-01-04什么情況成立累犯
2020-12-18怎樣進行公司破產申請的受理審查
2020-12-09廣告中說明賠償屬于要約邀請嗎
2021-03-11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村民違法建房如何處罰
2021-03-09房產證已過戶十年現在有效嗎
2021-02-13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個人購買住房是否免征印花稅
2020-12-27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用人單位通過怎樣的程序才能實施經濟性裁員
2020-11-16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存款保險事關錢包,12件事你必須知道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