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沒有關于拖欠工資數額的法律。關鍵是拖欠工資是否“惡意”
如果用人單位惡意欠薪,員工可以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勞動監察部門應當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逾期不付款的,用人單位惡意欠薪,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監察部門應當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支付金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追加賠償,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的經濟補償金標準,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勞動者工作年限的,每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半年以上不滿一年的,每半年支付一次,最高支付期為12年。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個人工資是勞動者在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包括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和其他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高于當地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300%的,按300%計算,在什么情況下是惡意欠薪罪,惡意欠薪罪改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是指勞動者有支付能力時,以轉移財產、逃匿或者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等手段逃避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行為。犯罪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后仍未支付的,要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需要在主體要件、主觀方面、客體要件等方面符合法律要求,客觀方面和認定標準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企業和自然人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也就是說,主觀上明知其“不支付勞動報酬”的不作為,會造成勞動者不能及時實際獲得勞動報酬,而希望或放任后果發生的社會危害后果。有幾種情況應該認定為故意的:(1)明令拒絕的,即明令拒絕支付勞動報酬的,應當認定為故意。包括無正當理由的違約,無論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2)雖然是指支付,但主動實施的行為,找借口不支付,應認定為故意。無正當理由轉讓財產,造成無力支付的虛假形象的;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給予勞動者勞動報酬的工作人員逃逸,致使無法支付虛假形象的;或者非法扣減工資、罰款的犯罪客體是雙重客體,既侵犯勞動者的財產權利,又妨礙正常的勞動用工關系,違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在犯罪的客觀方面,既有危害行為,也有危害結果,二者在刑法上有因果關系:(1)以轉移財產、逃跑、藏匿等手段逃避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但不支付勞動報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1)以轉移財產、逃逸等手段逃避支付勞動報酬的行為
<2)能夠支付但不支付勞動報酬的。也就是說,企業的銀行存款足以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卻不作為,導致勞動者沒有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規定的期限領取勞動報酬。如果如實執行月工資制度,超過20天不發工資,就構成“不發”(2)數額較大。法律沒有規定絕對值的范圍。應當與職務侵占罪的處罰標準相比較,即逃避或者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在5000元以上一萬元以下,構成“數額巨大”應當提起公訴的;(3)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鑒定是否在醫療期內
2021-02-02藥品醫療事故案例分析
2020-11-09家長因兒童傷害誤工費的索賠可以得到支持嗎
2021-01-13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外聘人員合同如何中止
2021-03-24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個人侵占集體土地該如何處罰
2020-12-29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20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人身保險理賠難嗎
2021-01-21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企業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投保人誤報年齡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2土地出讓金需要上繳國庫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