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訂立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方一脅迫、欺詐手段迫使對方簽訂合同,這樣的合同顯然是違背了一方的意愿。
因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應分為兩類,一類是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應作為無效合同,另一類是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并沒有損害國家利益,只是損害了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對這類合同應按可撤銷合同處理。將其按可撤銷合同處理。
合同欺詐的特征是什么
合同民事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供給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隱瞞真實情況,誘騙或誤導對方陷于圈套并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以簽訂合同實現(xiàn)非法目的的民事欺詐行為。合同民事欺詐有以下特點:
(1)欺詐人故意發(fā)出欺騙性或虛假性的邀請,以誘導對方向自己發(fā)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詐手段得逞簽約目的,表現(xiàn)出行為的主觀性。
(2)欺詐人對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及有關關鍵性事實作虛假介紹,或虛構事實、制造假象,隱瞞真相,其目的在于讓對方落入圈套而不覺悟,致使對方做出錯誤的承諾,以實現(xiàn)簽約目的,表現(xiàn)出欺詐行為的客觀性。
(3)欺詐人以卑劣手段利誘對方簽訂合同,其本質(zhì)是使所簽合同產(chǎn)生法律上的效力,通過履行這種表面合法實際虛假的合同獲取不法利益。
(4)欺詐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體資格或具有一定的實際履約能力,同時可能還履行過合同或正在積極履行所簽合同條款的部分義務,誘使對方上當受騙,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從被欺詐方獲取更大的非法利益。
(5)合同民事欺詐的效力。采取欺詐手段所簽訂的合同確認無效后,從簽約時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雙方已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隨之解除。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如果雙方都有過錯,依責任大小承擔相應的損失。如果當事人故意損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作為一種懲罰手段,則將追繳當事人已經(jīng)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chǎn)收歸國庫所有。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不簽字嗎
2020-12-02農(nóng)民工死亡一次性賠償有什么
2021-03-23股權轉讓協(xié)議無效怎么處理
2021-02-21連帶責任的內(nèi)容有哪些
2021-02-03取保候?qū)徍捅O(jiān)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1經(jīng)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蓄意造假做偽證如何處罰
2021-01-24婚內(nèi)協(xié)議書需要公證嗎
2021-03-05外孫有代位繼承權嗎
2021-02-10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商業(yè)秘密保密協(xié)議怎么寫
2020-11-27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出口產(chǎn)品責任險
2021-03-19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車輛部件之間發(fā)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發(fā)生造成財產(chǎn)損失的事故后應如何處理
2020-11-28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按戶口算還是按面積算
2021-01-08征地聽證,放棄后可否再申請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