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合同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本罪是刑法新增設的罪名。1979年的刑法和單行刑法均沒有規定這一罪名。在過去的司法實踐中,對于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是按照詐騙罪定罪處刑的。鑒于這類犯罪比較嚴重,又不同于普通的詐騙罪,所以1997年刑法將它單獨做了規定。
合同詐騙罪的構成構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經濟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合同”主要是指經濟合同。即法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目的依法達成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簽訂、履行合同必須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食用的原則。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與他人簽訂經濟合同,騙取他人的錢財,不僅侵害了經濟合同管理秩序,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也侵害了他人的財產權益,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當受到刑事處罰。
2、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詐騙包括以下五種行為:
(1)以虛構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即以憑空捏造出來的單位的名義或者未經他人授權或同意以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合同擔保,是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根據法律規定或者雙方約定,為保證合同的履行而設定的一種權利與義務關系,是減少合同風險和保障合同履行的常規做法。犯罪分子為了取得對方當事人的信任,往往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以達到利用合同,騙取錢財的目的。“票據”,是指匯票、本票和支票等金融票據。“他們虛假的產權證明”,是指證明其對某些本不享有權利的財產享有權利的證明文件,如虛假的土地使用證、房產所有權證以及其他虛假的動產、不動產權屬的“證明文件”等。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這是誘騙犯罪分子一種慣用的伎倆。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往往使對方當事人對其履約能力和誠意信以為真,進而與之簽訂標的額更大的合同。犯罪分子以此為誘餌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取得對方的信任,達到詐騙的目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合同詐騙。行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簽訂了合同,對方當事人給付了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其犯罪目的就已實現,然后便逃跑、隱藏、躲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跟老公做財產公證有效嗎
2021-03-09供律師適用的法律顧問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9出資干股退出能退錢嗎
2021-03-06對指定管轄不服的怎么辦
2021-03-23社交軟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證據嗎
2021-01-13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擅自停工多久可以解除合同
2020-12-10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人身保險可以退保嗎
2020-12-12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保監會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