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欺詐的含義及特征
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作為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根據其性質的不同,合同欺詐又可分為民事與刑事兩種欺詐。
(一)、合同民事欺詐的含義及特征:
合同民事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陷于錯誤并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而實現簽訂合同目的的民事欺詐行為,這種欺詐行為不僅是民事欺詐中的主要形式,而且是民事活動中常見的且數量最多。因此,除具有一般民事欺詐的特征外,合同民事欺詐還具有自身的幾大特征:
1、欺詐行為是欺詐人在經濟合同訂立過程作出的,其表現為欺騙性或虛假性要約,以誘導對方訂立合同,采取欺詐手段實現簽約目的,是合同欺詐的最主要的特征;
2、欺詐行為的客觀表現,是欺詐人對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或關鍵性事實作虛假介紹,使對方陷于錯誤,并作出錯誤的承諾,與其訂立合同。也就是說,欺詐行為手段在客觀上確實對訂立合同起了作用。
3、欺詐人以欺詐手段誘使對方簽訂合同,其實質是使所簽合同發生法律上的效力,并通過簽約雙方履行該欺詐合同獲得非法利益的目的。
4、欺詐人在欺詐行為過程中并與被欺詐人訂立欺詐合同之時,其本身一般有一定的實際履行的能力,并且是通過其履行欺詐合同一定的義務,而從被欺詐方得到不法利益。
5、合同民事欺詐的法律后果。我國《合同法》規定,采取欺詐手段簽訂的合同無效,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從訂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當事人雙方已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隨之無效。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應當立即終止履行,合同所涉及的財產按返還財產、賠償損失及收歸國庫三種方式處理。
(二)、合同刑事欺詐的含義及特征。
合同刑事欺詐,又稱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犯罪。是指欺詐行為人無履行合同的誠意或者無履行合同的能力,以無償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利用合同作為詐騙手段,誘使他人陷于錯誤而與之簽訂合同并“自愿”按合同規定或雙方約定交出數額較大的財物為欺詐人占有的詐騙犯罪行為。利用合同詐騙犯罪,是詐騙罪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在我國已成為一種極為突出的重要犯罪形式,由于其手段的特殊性、詐騙犯罪具有一般詐騙罪的特征,同時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理財合同如何適用法律
2020-12-31裁員常識
2021-01-19怎樣寫欠條
2021-03-25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離婚后女兒歸我,可以不讓男方看望嗎
2021-03-20委托代理合同是否要計征印花稅
2020-11-08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勞務派遣資質是否全國有效
2021-02-10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被保險人范圍及人壽保險理賠申請人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1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保單是否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
2020-11-13保險公司不理賠可以訴訟到法院嗎
2021-01-15什么是車輛劃痕險
2021-02-18投資型保險合同解除后,保單現金價值歸誰所有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