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是誰
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首先,應當是合同當事人,而非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對此,無論是從原《經濟合同法》第27條、第28條所規定的,當出現了解?除權行使的法定事由,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經濟合同時,應及時通知對方,并且通知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或者是2003年3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5條所做的進一步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钡纫幌盗蟹煞ㄒ巵砜?,我國法律對于合同解除權的規定在逐步完善的同時,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即都將合同的解除權賦予了合同當事人,而未賦予人民法院或其他任何機構。
其次,在實踐中須注意的是在通常情況下只有守約方才享有解除權,違約一方不享有解除權。這對于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審查解除合同的相關法律文書是否齊備,明確享有解除權的主體是誰,然后做出正確裁決來說是很重要的。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單方當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下列五種: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現象,當發生這些客觀現象致使合同目的落空時,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權。
(二)預期違約將不履行主債務的。預期違約是從英美法系引入的概念,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兩種形態。
(三)遲延履行主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當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其主債務時,對方當事人應給予債務人合理的寬期限,如果在寬期限內,債務人仍未履行其主債務時,就已表明債務人是有嚴重的過錯,因此法律賦予債權人于此情形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當然,此處所說的遲延履行是指主債務不會因履行遲延而導致合同目的落空的情形,如果履行期限對債權人合同權利的實現至關重要,不可或缺,即遲延履行主要債務會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則于此情形債權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權,而無需催告。
(四)根本違約不能實現合同目的。致使合同目的落空的根本違約形態有多種,包括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點、方式等不符合合同約定,從而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時期望的經濟利益。在債務人根本違約的各種情形下,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所期望的經濟利益已無法實現,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催告債務人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因此債權人可不經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
合同的解除需要滿足以上的五個條件才行,合同解除代表著雙方權利與義務的消散,對當事雙方來說都有或多或少的損失,但是解除合同更有利于止損。如果您有法律需要,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激勵行權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05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需要借款協議嗎
2021-03-08離婚訴訟的二審程序
2021-03-05房屋抵押給擔保公司后能否買賣
2021-01-15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勞動關系客體包括什么
2021-03-18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人身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規定
2020-11-26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割去雙耳 4張保單曝自演血案真相
2021-03-07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被保險人喪命誰能依法獲賠
2021-03-26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0-11-12車撞人保險沒賠付需墊付嗎
2020-12-12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加入WTO對各行業的影響:保險業國際貿易論文
2021-02-04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7)
2020-11-23如何過濾保險資金投資風險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