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解除權的類型和得行使之情形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解除權分為約定解除權和法定解除權。
(一)約定解除權。約定解除權是根據合同雙方當事人的約定而發生的解除權。約定解除權既可約定由一方享有,也可約定由雙方享有,既可在訂立合同時約定,也可以另外訂立一個合同約定。
只有當約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才能行使解除權,但約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發生,并不導致合同的自動解除,合同必須由解除權人行使解除權才能解除,也即在發生了約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以后,只有享有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合同的權利義務才得以終止。解除權人不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即使發生了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合同的權利義務也不得終止,合同繼續有效。當解除條件成就,一旦解除權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合同的權利義務即告終止,無須獲得對方同意。
(二)法定解除權。法定解除權是由法律規定而發生的解除權,即法律在一定情況下賦予當事人解除合同的權利。《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行使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五種。
第一,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是指因水災、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或法律、政令的變化而導致合同的解除。由自然災害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受災一方可以通知對方解除合同,且不承擔不履行合同的責任。訂立合同時,法律沒有設立禁止性規定,合同訂立后,法律修訂或新法頒布,出現禁止性規定,雙方均可根據修訂的或新頒布的法律的規定通知對方解除合同。要注意的是,并非一旦出現不可抗力均可解除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已影響到合同目的的實現時,才能導致合同的解除,如果不可抗力只是導致合同部分不能履行的,一般情況下另一方當事人只能主張合同部分權利義務的變更,但如果部分履行嚴重影響當事人訂立合同所欲實現的締約目的時,應承認其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
第二,預期違約。預期違約是指當事人一方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前,明示、默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示其將不履行主要債務。主要債務的履行,關系到債權人最重要權利的實現,關系到訂立合同最主要目的的實現,當事人一方無正當理由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即表明了自己不愿受合同約束的故意,合同對于該當事人已形同虛設,而另一方債權的實現就得不到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另一方有權在解除合同或要求另一方繼續履行之間作出選擇,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三,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在此規定下要行使合同解除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的是主要債務。即當事人遲延履行的是最重要的義務,而不是一些次要的、附屬的義務。如果當事人一方按照約定履行了主要債務,雖然一些次要的、附屬的義務沒有履行,另一方也不能享有合同解除權。2、債務人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主要債務。“催告”是債權人向債務人請求給付的意思表示。履行遲延以后,債權人不能馬上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還要給債務人一個催告,給債務人一個合理的寬限期要求其履行合同,在合理的寬限期到來時,債務人仍不履行合同,債權人才有權解除合同。合同中無確定履行期限的,債權人要解除合同須經兩次催告,第一次是履行合同的催告,債務人不滿足催告的要求將負遲延履行責任,第二次才是解除合同的催告,債務人不滿足催告的要求將導致債權人解除合同,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四,根本違約,即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而使另一方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違約的形式有很多,當事人一方有違約行為并不必然導致另一方享有解除權,只有在一方違約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即根本違約時,另一方才享有解除權。區分根本違約與非根本違約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考慮。
1.從違約后果整體考慮,是否使對方當事人根據合同期待的利益喪失或失去了合同的目的,致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可能或不必要,例如顧客從糕點公司訂購一個生日蛋糕,但因糕點公司遲延履行,過了生日方為交付,而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糕點公司的行為就屬根本違約。
2.從違約事實的情節予以考慮,違約后果是否使對方喪失所期待的合同利益可以作為一般性的認定標準。違約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即構成根本違約,違約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則不能當然認定根本違約,而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3.對于不完全履行的情況,要根據不完全履行中存在瑕疵的部分在合同義務中的地位,結合不完全履行中有瑕疵的部分在事實上能否補救或即使在事實上可以補救但在對方當事人而言是否已喪失商業機會等因素考慮。
如:標的物權屬受限制或處分能力受限制,如該標的物為特定物,顯然可以認為構成根本違約,如標的物屬種類物,則應視在合理時間內可否獲得替代物來確定是否構成根本違約;標的物存在品質瑕疵無法修補或無法及時替換、修補的,可認定為根本違約,雖有瑕疵但不影響通常效用或合同規定的效用的,為非根本違約。
第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這一點要從嚴掌握,必須是除以上四種情形之外,法律有明文規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才發生解除權,才能解除合同,如法律無明文規定則無解除權。
二、合同解除權的行使與消滅
(一)合同解除權行使的方法。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主張解除合同,只要通知對方即可,也就是說,解除權的行使,只要向對方當事人傳達了自己的意思表示就可以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而不需要以其他方式輔助。對通知的形式,《合同法》未作特殊要求,因此它可以包括國際上慣用的聲明、要求、請求,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任何適當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意圖,如傳真、電報、電子郵件、信函等,不管采取哪種方式,只要通知送達對方即可,對方接到通知后,合同即發生解除的效力,而無需被通知人同意。如果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定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應當依照特別程序辦理批準、登記手續后,才能產生合同解除的效力,這是與合同生效要件相對應的。某一合同的解除條件與程序應當與該合同的成立條件和程序保持一致。
(二)合同解除權的消滅
如前文所述,解除權由解除權人單方面行使,只要通知對方,就可以導致合同關系的消滅,因此它的存在與權利相對人的利益關系甚大。如果有權解除合同的一方,長期享有解除權,而不行使,會使當事人雙方因合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從而損害交易秩序,也損害權利相對人的利益。這就需要對該權利加以控制或限制。我國合同法規定了合同解除權的消滅制度。根據《合同法》第95條的規定,合同解除權的消滅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期限屆滿消滅。無論是法定期限還是約定期限,在性質上都屬于除斥期間,解除權于預定存續期間屆滿當然消滅。當事人行使約定解除權的期限,應明確地寫入合同的解除權條款中。為充分保證合同自由原則的運用,在有法律規定的解除期限時,當事人之間可以通過約定解除權行使的期限來改變法定解除期限。第二種情形是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這是針對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法律沒有規定,當事人也沒有約定而言的。解除合同的情況已經存在,解除權人沒有行使該權利,權利的行使期限又不確定,這就會給權利相對人帶來不利,這樣權利相對人就要催告權利人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以消滅雙方因合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維護自己的利益。但經催告后多長期限內權利人必須行使,否則解除權消滅,《合同法》未作具體規定,只規定為“合理期限”。對此,實踐中應根據合同性質、交易目的和交易習慣來確定這個合理期限,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合同的解除權的行使與消滅”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到過期食品怎么賠償
2021-01-30為什么承攬人的留置權可以約定排除
2020-12-15失信名單寬限期是指什么
2021-01-12主債權還沒成立,擔保合同還成立嗎
2021-01-13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勞務合同簽一年辭職需注意什么
2020-12-20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保險受益人要注意些什么
2021-03-22保險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有哪些
2021-01-22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土地轉讓的期限是多久
2020-12-07土地轉包
2021-03-21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按戶口算還是按面積算
2021-01-08拆遷房產證改名所需的資料
2021-03-04拆遷兩年以上的農民算不算城鎮居民
2021-03-04農村土地征地后有哪些補償
2020-12-04國務院拆遷政策解讀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