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解除權的程序必須以當事人享有解除權為前提。
所謂解除權,是指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解除的權利。它的行使,發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因而它是一種形成權。解除權按其性質來講,不需要對方當事人的同意,只需解除權人單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把合同解除。解除權人主張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合同法》第96條第2款)。
行使解除權的程序適用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當事人一方違約和約定解除等場合。在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場合,解除權由雙方當事人享有,任何一方都可行使。在當事人一方違約的情況下,解除權歸守約方享有,不然會被違約方利用解除制度來謀取不正當利益。在約定解除的情況下,解除權歸合同指定的當事人享有,既可以是一方當事人享有,也可以是雙方當事人享有。
解除權對權利人而言是一種利益,這種利益是否被解除權人舍棄或推遲取得,只要無損于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無損于對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應允許。所以,行使解除權具有自主性,主要表現為解除權人可以在合同解除與請求繼續履行之間選擇,解除權可以在特定期間的任何時刻行使,可以采取和對方當事人協商的方式等。
解除權的行使也有限制。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的,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的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合同法》第95條)。
解除權行使采取雙方協商的方式,在中國應予提倡,因為:第一,合同解除不會使雙方當事人在物質利益上共同增加,而是彼增此消。單就這點來說,雙方不易就合同解除及由此而生的返還財產、分擔責任等達成協議,這也是法律應賦予有關當事人以解除權的重要原因。但是,當事人的特殊物質利益畢竟是以根本利益一致為前提而存在的,雙方沒有不可調和的利害沖突。如果合同解除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那么雙方宜互諒互讓地將合同解除。第二,協商的過程,是當事人雙方明了事情原委和責任如何分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彼此了解到各自的困難,能夠互諒互讓,既解決法律后果問題,又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便于解決糾紛,減少訴訟。第三,倡導協商方式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調解原則,使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規定更加統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登記的婚姻工作人員有哪些處罰
2020-11-16股東的直接訴訟與派生訴訟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0財產保全措施會因為反擔保而解除嗎
2021-03-08遺囑人燒毀公證遺囑能否視為撤銷遺囑
2020-11-28擔保合同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1-03-16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土地互換后發生了糾紛還可以要回土地嗎
2020-11-16劃撥土地可以公證嗎
2021-01-24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對拆遷補償方案的復議怎么提出
2020-12-19營業房拆遷按照普通住宅補償合理嗎
2020-12-01住改非和住宅拆遷哪個補償高
2020-12-26補償不合理,我可以不簽訂安置補償協議嗎
2020-12-13珠海香洲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3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和標準是什么
2021-01-10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
2020-12-05拆遷協議怎樣有法律效力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