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顧名思義就是行為人的民事行為損害了權利的對專利所享有的合法權益,對其權利造成的損害,在實踐中,一些行為是可以行使抗辯權的,那么專利侵權抗辯事由有哪些?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專利權效力抗辯
1、被訴侵權人以專利權超過保護期、被專利權人放棄、被生效法律文書宣告無效進行抗辯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
2、在侵犯專利權訴訟中,被訴侵權人以專利權不符合專利授權條件、應當被宣告無效進行抗辯的,其無效宣告請求應當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
(二)濫用專利權抗辯
3、被訴侵權人以專利權人惡意取得專利權且濫用專利權提起侵權訴訟進行抗辯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
在侵犯專利權訴訟中,專利權被宣告無效的,不宜輕易認定為濫用專利權。
4、惡意取得專利權,是指將明知不應當獲得專利保護的發明創造,故意采取規避法律或者不正當手段獲得了專利權,其目的在于獲得不正當利益或制止他人的正當實施行為。
以下情形可以認定為惡意:
(1)將申請日前已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技術標準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權的;
(2)將明知為某一地區廣為制造或使用的產品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權的。
(三)不侵權抗辯
5、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比,缺少權利要求中記載的一項或一項以上技術特征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
6、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中對應技術特征相比,有一項或者一項以上的技術特征既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
本條第一款所稱技術特征不相同不等同是指:
(1)該技術特征使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構成了一項新的技術方案;
(2)該技術特征在功能、效果上明顯優于權利要求中對應的技術特征,并且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認為這種變化具有實質性的改進,而不是顯而易見的。
7、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省略權利要求中個別技術特征或者以簡單或低級的技術特征替換權利要求中相應技術特征,舍棄或顯著降低權利要求中與該技術特征對應的性能和效果從而形成變劣技術方案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
8、任何單位或個人非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進口專利產品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
(四)不視為侵權的抗辯
9、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包括:
(1)專利權人或者其被許可人在中國境內售出其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后,購買者在中國境內使用、許諾銷售、銷售該產品;
(2)專利權人或者其被許可人在中國境外售出其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后,購買者將該產品進口到中國境內以及隨后在中國境內使用、許諾銷售、銷售該產品;
(3)專利權人或者其被許可人售出其專利產品的專用部件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該部件或將其組裝制造專利產品;
(4)方法專利的專利權人或者其被許可人售出專門用于實施其專利方法的設備后,使用該設備實施該方法專利。
10、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使用、許諾銷售、銷售上述情形下制造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也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11、享有先用權的條件是:
(1)做好了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即已經完成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技術圖紙或者工藝文件,或者已經制造或者購買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需的主要設備或者原材料。
(2)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原有范圍”包括:專利申請日前已有的生產規模以及利用已有的生產設備或者根據已有的生產準備可以達到的生產規模。超出原有范圍的制造、使用行為,構成侵犯專利權。
(3)在先制造產品或者在先使用的方法或設計,應是先用權人自己獨立研究完成或者以合法手段從專利權人或其他獨立研究完成者處取得的,而不是在專利申請日前抄襲、竊取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被訴侵權人以非法獲得的技術或者設計主張先用權抗辯的,不應予以支持。
(4) 先用權人對于自己在先實施的技術不能轉讓,除非連同所屬企業一并轉讓。即先用權人在專利申請日后將其已經實施或作好實施必要準備的技術或設計轉讓或者許可他人實施,被訴侵權人主張該實施行為屬于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實施的,不應予以支持,但該技術或設計與原有企業一并轉讓或者承繼的除外。
12、臨時通過中國領土、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但是臨時過境不包括用交通運輸工具對專利產品的“轉運”,即從一個交通運輸工具轉到另一個交通運輸工具的行為。
13、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是指專門針對專利技術方案本身進行的科學研究和實驗。
應當區別對專利技術方案本身進行科學研究、實驗和在科學研究、實驗中使用專利技術方案:
(1)對專利技術方案本身進行科學研究實驗,其目的是研究、驗證、改進他人專利技術,在已有專利技術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技術成果。
(2)在科學研究、實驗過程中使用專利技術方案,其目的不是為研究、改進他人專利技術,而是利用專利技術方案作為手段進行其他技術的研究實驗,或者是研究實施專利技術方案的商業前景等,其結果與專利技術沒有直接關系的行為。該種行為構成侵犯專利權。
本條第一款中的使用有關專利的行為,包括該研究實驗者自行制造、使用、進口有關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也包括他人為該研究試驗者制造、進口有關專利產品的行為。
14、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而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以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等相關藥品管理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規定的實驗資料、研究報告、科技文獻等相關材料。
(五)現有技術抗辯及現有設計抗辯
15、現有技術抗辯,是指被訴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全部技術特征,與一項現有技術方案中的相應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或者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一項現有技術與所屬領域公知常識的簡單組合的,應當認定被訴侵權人實施的技術屬于現有技術,被訴侵權人的行為不構成侵犯專利權。
16、現有技術,是指專利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對于依據2008年修訂的專利法實施之前的專利法規定申請并獲得授權的專利權,其現有技術應當依據之前專利法的規定確定。
17、抵觸申請不屬于現有技術,不能作為現有技術抗辯的理由。但是,被訴侵權人主張其實施的是屬于抵觸申請的專利的,可以參照本指南第125條關于現有技術抗辯的規定予以處理。
抵觸申請,是指由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與專利權人的發明創造同樣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的專利申請。
18、現有設計抗辯,是指被訴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一項現有設計相同或者相近似,或者被訴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是一項現有外觀設計與該產品的慣常設計的簡單組合,則被訴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構成現有設計,被訴侵權人的行為不構成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
19、現有設計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包括在國內外以出版物形式公開和以使用等方式公開的設計。但是,對于依據2008年修訂的專利法實施之前專利法規定申請并獲得授權的外觀設計專利權,其現有設計應當依據之前專利法的規定確定。
20、被訴侵權人以其實施現有設計進行抗辯的,應當在侵權訴訟中主張,并提供現有設計的相關證據。
21、被訴侵權人以實施現有設計進行抗辯的,應當判斷被訴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是否與現有設計相同或相近似,而不應將專利外觀設計與現有設計進行比對。
22、被訴侵權人主張其實施的是外觀設計專利的抵觸申請的,應當將被訴侵權外觀設計與抵觸申請進行比對。被訴侵權外觀設計與抵觸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被訴侵權人的行為不構成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
(六)合理來源抗辯
23、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屬于侵犯專利權行為。
使用者或者銷售者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承擔停止侵害的法律責任。
合法來源是指使用者或者銷售者從合法的進貨渠道,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了被訴侵權產品,并提供相關票據。
侵權專利的行為,并不是一定要承擔法律責任,此時侵權人可以引用一些事由進行抗辯,那么就不用承擔責任。具體的抗辯事由,律霸小編已經在上文中進行了闡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如何判定專利是否被侵權了?
專利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專利侵權如何取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庭前調解對原告有利嗎
2021-03-20商標公示期是多長時間
2021-01-21贍養費能一次清嗎
2021-03-07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2020-12-26擔保提存的給付條件
2021-02-02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什么叫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14國家對標準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0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勞動調解途中反悔怎么辦
2021-03-20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分紅率和儲蓄利率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夫妻車相撞到底承保保險公司能不能免責?
2021-01-20出讓土地怎么交土地增值稅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