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最終解釋權”的法律效力如何分析
第一,從我國合同法規定上看,“本商場有最終解釋權”條款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定,屬于無效條款。活動中,消費者與商場簽訂的合同由議定條款和格式條款兩部分構成。買賣商品這一部分的內容為議定條款,并且決定了該合同的性質為買賣合同;而商場的促銷活動這一部分內容為格式條款,附加于買賣合同之中,使該合同成為格式合同。
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具有下列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6)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
(7)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8)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
認定商場的“最終解釋權”條款為無效條款,是因為它違反了合同法第四十一條關于爭議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的強制性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一條明確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如果承認商場單方提供的規定由商場享有合同的最終解釋權的格式條款有效,則意味著一旦雙方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應以商場單方的解釋為準。這明顯違反了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強制性規定,因此應認定該格式條款無效。
第二,從合同解釋理論上看,對合同的理解不等于對合同的解釋,更不等于對合同享有解釋權。合同的解釋是指根據有關的事實,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對合同的內容所作的說明。無論是劉女士還是商場,他們所提供的"解釋"實質上只是當事人對合同的理解,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因為對合同享有解釋權,在合同法領域中是指在對合同的理解當事人產生分歧或者合同存在漏洞的場合,以法院認定的公平正義去解釋合同,填補漏洞。
商場通過合同為自己設定的“最終解釋權”,在權利內容上相當于司法機關對合同的解釋權。根據合同解釋的原理,這項權利只能由司法機關依法享有,而不能由當事人約定產生。由此可見,根據合同解釋的相關理論,商場不應享有對合同的最終解釋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赴韓整形失敗如何來維權
2020-12-08刑事案件調解撤案條件是什么
2021-02-20企業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流程
2021-03-10以公司名義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
2021-02-26商號與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14女子穿拖鞋駕車致死亡獲刑6年,被判刑后是否可免除民事賠償
2021-02-24訴后財產保全怎樣處理
2020-12-05單身不想結婚,可以收養小孩嗎
2021-03-22房產訴訟期間可否居住
2021-02-11如何通過支付令追債
2021-02-03要約失效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10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醫護被無故裁員該如何維權
2020-12-19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