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實踐中多數情況下根據遲延履行期間的長短確定遲延履行利率,不足6個月的,按6個月的利率計算;超過6個月,不足1年的,按1年的利率計算;依此類推,超過5年的,按5年以上的利率計算。遇分期履行或利率調整的,分段計算。筆者認為,“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的確定,關鍵在于對“同期貸款”的理解,如果按照遲延履行時間的長短確定利率,那么任何一筆遲延履行利息的計算只有等到債務人最后全部履行債務時才能確定利率,也只有等到債務人最后全部履行完畢才能計算出遲延履行利息,因為遲延履行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債務人的履行狀況,債務人早一天履行會執行這樣的利率,而晚一天可能執行那樣的利率。如果遲延履行期間段逢利率頻繁調整或債務人分期履行,不僅利率的確定更加無可預測,利息計算也會變得異常復雜。同時,利率的不確定性導致法院在發執行通知書時無法確定遲延履行利息,債務人在有能力償還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時也無法把遲延履行利息計算在內,從而與債權人再次發生紛爭。
筆者認為,以遲延履行時間的長短確定遲延履行利率既不符合立法精神,亦不符合語詞文義,更無邏輯可言。首先,從文義上看,“同期”有兩種含義,一是同一個時期,即以一段時間為準;二是同在一期,即以同一起點為準。那么“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中的“同期”也包括兩種涵義:一是指同在一期的貸款,二是指同一時期的貸款。前者是某一時間點的貸款,后者是某一時間段的貸款。立法應當具有確定性,如果將“同期”理解為遲延履行期間的長短,顯然是將法律規則置于不確定狀態,不便于當事人操作,也會造成理解上的厚此薄彼。其次,從邏輯上看,“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的內涵和外延以“最高利率”為中心詞,“同期貸款”為限定詞,如果按遲延履行期間的長短來確定“同期貸款”,那么就不應存在“最高利率”一說,因為銀行利率是按貸款期限長短來區分的,相同期限的貸款只會有一種利率,而不存在“最高利率”,所以按時間段確定遲延履行利率,與邏輯不符。再次,從性質上看,遲延履行利息是為保證債權人因債務人怠于履行義務而給其造成的損失得到補償,并通過懲罰性補償來督促義務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一種制度,不僅具有補償性,更具有懲罰性和強制性,以遲延履行時間的長短確定利率在損害司法權威的同時,侵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法幾年未發現違法行為就無效
2020-12-18出了交通事故之后萬一肇事逃逸,保險公司還會依法賠償嗎
2020-11-09嫖娼未遂怎么處罰
2020-12-20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家暴離婚精神賠償標準是多少,家庭暴力如何取證
2020-11-17家里失火國家有賠償嗎
2021-02-21提存后發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17在偵查階段刑事案件律師代理權限怎么規定
2021-01-08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團體意外傷害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9新車投保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1-28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