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預期違約
預期違約又稱先期違約,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一方雖無正當理由但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到來后將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為表明在履行期到來后將不可能履行合同。作為違約行為的形態之一,預期違約當然要負違約責任。1999年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對預期違約制度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加以規定。
預期違約的類型
1、遲延履行場合。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2、履行不能場合。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3、不完全履行場合。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仍然要看是否因此而使債權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無法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
4、先期違約場合。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預期違約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北京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父母對未成年子女除了有保護和教育的權利與義務之外,主要還有哪些責任
2020-12-07政府部門法律顧問合同范本
2021-03-02偽造人事檔案如何處罰
2021-03-17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網上購物商品與描述不符但又不給退怎么辦
2020-12-22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打人致輕微傷可以立案嗎
2021-01-01競業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殘幣、污幣如何正確兌換
2021-02-10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提前離職扣工資嗎
2021-02-25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競業限制補償金比例是什么,競業限制補償金有什么規定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