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際履行。對“實際履行”之界定,各國存在較大分歧。要言之,大陸法把實際履行作為主要救濟方法,一方當事人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要求其履行或請求法院判決其履行合同規定的特定義務,而不允許其以金錢或其它方法代替履行。英美法把實際履行作為輔助救濟方法,一般僅限于法院判決并強制違約方履行義務,而且只有在損害賠償不是一種充分的補救方法時才采用。
我國亦規定了實際履行,稱為“繼續履行”,除第107條外,《合同法》第109條、第110條等條款規定,金錢債務應當實際履行,非金錢債務在特殊情況下不適用實際履行。特殊情況即指法律上或事實上不能履行;債務的標的不適于強制履行或履行費用過高;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2、采取補救措施。如質量不符合約定,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如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非違約方可根據標的性質和損失的大小,合理選擇要求對方采取修理、更換、重做、退貨、減少價款或報酬等措施。另外,《合同法》第112條規定,受損害方在要求違約方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后,若仍有其他損失,還有權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
3、賠償損失。又稱“損害賠償”,是違約人補償、賠償受害人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的責任承擔方式,它是一種最重要最常見的違約補救方法。
損害賠償具有典型的補償性,它以違約行為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事實為基礎。沒有損害事實就談不上損害賠償。這是損害賠償不同于違約金的根本所在。賠償損失也有一定的限制,即損害賠償額應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即合理預見規則。損害賠償直接關系到當事人雙方的物質利益分配,體現著違約責任的作用,是一種較普遍的責任方式,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4、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在合同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時,向對方當事人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金,未約定則不產生違約金責任,且違約金的約定不應過高或者過低。
5、定金罰則。當事人可以約定定金,定金按擔保法規定執行,但如果同時約定定金和違約金,當事人可選擇適用其一。
除此之外,《合同法》第117條和第118條還規定了免責事由,免責事由只有一個——不可抗力。只有發生了不可抗力,才可部分或全部免除當事人的違約責任,并且這種免責是有條件的,即發生了不可抗力的一方必須及時通知對方,采取措施減少損失的擴大,并在合理期限提供證明,否則將不能免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商解除合同是否要通知
2021-01-19不履行合同導致對方損失怎么辦
2021-03-10校園侵權案件中,學校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1-02-02行政處罰再次違法,是否還可以進行立案受理
2021-02-17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勞動合同終止賠償沒給怎么辦
2021-01-15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信用卡轉賬還貸委托協議范本
2020-12-17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農村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1-02-20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遭綁架致死屬意外 可獲保險理賠
2021-03-14外資保險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進行交易嗎
2021-03-17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保險法對保險欺詐規定了三種仲裁方式
2020-12-20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