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今年1月初,“1號店”網站的中國銀行貴金屬旗艦店銷售收藏金條出現超低價金條銷售“烏龍”信息,使得消費者迅速作出反應,紛紛下單訂購并付款。但原本“商品在下單后1-2天內發出”的承諾卻未兌現,消費者等來的是“1號店”的短信通知:因系統問題訂購無效,故訂單取消,支付金額退回,每張訂單100元返利余額作為補償。但“1號店”這樣的短信通知難以說服網購金條的消費者,其中魯先生等六位消費者將“1號店”告上法庭。“1號店”辯解,被告只是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其只是提供服務,不是賣方;即便是賣方,原告下單行為只構成要約,合同尚未成立;本案發生原因是因“1號店”網站系統升級過程中發生故障,導致已被中國銀行(入駐商家)因價格標識錯誤而撤銷下架的金條商品錯誤上架,而引發消費者進行錯誤訂購。
【法院判決】
法院審理認為,原告下訂單為要約行為,因被告或者旗艦店未作出有效承諾,故該網絡購物合同尚未成立。本案中,原告所下訂單的交易對象為旗艦店,假設系旗艦店發出的商品信息,則該信息已構成要約邀請,在原告完全按照要約邀請下單即發出要約后,旗艦店又取消訂單拒絕承諾,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構成締約過失,應當向原告承擔締約過失的責任。因審理中被告明確表示拒絕向原告披露旗艦店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按照法律規定,旗艦店的締約過失責任應由被告先行賠付。審理中被告自認該商品信息系因被告自身系統升級發生故障導致已下架商品以低價格上架,致使原告下單,對此被告未舉證證明;即使被告所述屬實,被告也未盡合理注意義務,應承擔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瑕疵的賠償責任。最終,法院綜合考量糾紛產生的原因、被告過錯的樣態、原告付款的數額及其維權的成本和難度等因素,按照社會一般公平觀念所能普遍接受的賠償標準,酌情確定被告應賠償的數額,對涉及的六起案件作出一審判決,駁回魯先生等六原告要求被告“1號店”交付實物或者賠償可得利益損失的訴訟請求;被告“1號店”分別賠償魯先生等六原告直接損失2196元至4461元不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交車發生事故公交公司不墊付住院費怎么辦
2021-03-22公司承包給個人清潔還需為承包人買五險嗎
2020-12-02軍人干部的配偶條件有哪些
2020-11-25非法雇傭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0-12-04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能索要十幾年未給的贍養費嗎
2021-02-01離職時降工資合法嗎
2020-11-20建筑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60歲員工為什么要簽勞務合同
2021-01-04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如實告知規定對保險業提出新要求
2021-02-13本案張某的死亡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1-03-24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保險受益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14殘廢
2021-02-17城中村拆遷時,門面房該如何補償
2020-12-28拆遷房辦房產證能改名字嗎
2020-12-26房屋拆遷,拆遷獎勵的意義是什么
2020-12-07拆遷中公房承租人怎么分配承租房屋租金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