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1、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語言、文字、漫畫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的表現形式有:
(1) 以口頭語言或動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書面語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誹謗行為
誹謗,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散布虛假事實,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所謂“故意”,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構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達到貶損他人名譽而仍然散布的行為;所謂“過失”,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假的,但因可以達到攻擊目的而貶損他人名譽或因好奇而散布、傳播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不是虛假的,散布這些事實涉及隱私,其目的是為了貶損其名譽的,亦可因泄漏個人隱私貶損他人名譽而承擔侵權責任。
誹謗的表現形式有:
(1) 語言誹謗。如通過口頭語言將捏造的事實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2) 文字、漫畫誹謗。如通過撰寫文章或繪制漫畫,捏造事實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
新聞報道失實,是指新聞報道與事實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損,則應視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考慮到新聞的時效性,新聞報道存在一些差錯也在所難免,故新聞報道中出現一般性的失實,可不作侵害名譽權處理。只有在新聞報道中嚴重失實并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才視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4、評論嚴重不當?
評論嚴重不當,是指對某人或某事的評論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的情形。評論嚴重不當,且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基于言論自由的理念,對評論予以苛責也不合適。因此,如果評論僅僅是用語不當或遣詞造句不確切,且無故意或過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和用語時,不能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名譽權是捏造不存在的實施,對被侵害人產生不利的影響,具體包括被侵害人的外在社會評價降低。要知道中國是一個非常注重面子的國家,如果名譽權受到侵害對當事人而言是非常嚴重的,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等惡劣的影響。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侵害名譽權賠償多少錢,侵犯名譽權怎么賠償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如何判斷是否達到傷殘等級(十級傷殘對比圖)
2021-02-12工傷護理費是否可以申請賠付
2021-01-13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服刑人員減刑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26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
2020-12-09吃霸王餐構成什么罪
2020-12-15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經濟性裁員 如何才算合法
2021-03-21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人身保險合同理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1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