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名譽權最高法司法解釋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已于1998年7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0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年9月15日起施行。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價值而獲得社會公正評價的權利。人格權的一種。人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任何人對公民和法人的名譽不得損害。凡敗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形象的行為,都是對名譽權的侵犯,行為人應負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 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它為人們自尊、自愛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的貶低,有權在名譽權受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二、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所謂名譽,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名譽直接關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名譽權是民事主體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
因此,除了我國憲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規很重視這項權利的保護之外,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在確認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同時,又以禁止性法律規范規定了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司法實踐中,對侵犯名譽權的相關情況可以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合法的處理,具體的量刑依據一般可以按照侵犯名譽權造成的犯罪事實來認定,涉及到造成當事人經濟財產損失的,還需要對相關民事賠償責任進行認定,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賠償。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侵害名譽權賠償多少錢,侵犯名譽權怎么賠償
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索賠
2021-01-02高空墜物難以確定責任人怎么處理
2021-01-14賭博200萬流水能判多久
2020-12-27深圳商標注冊流程是什么呢
2020-12-25道路交通傷殘等級鑒定四級標準
2021-03-17什么是探視權,怎么終止探視權
2021-03-11婚前財產可以寫遺囑嗎
2021-02-02再次指定管轄禁止
2021-01-21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煤礦辭退體檢嗎
2021-02-20安置房還沒辦房產可以贈與嗎
2021-02-23怎么確認勞動關系
2021-01-10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調崗通知范文
2020-12-15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報保險需要原件嗎
2021-03-10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保險合同中的索賠與理賠程序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