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或被撤銷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如何分割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第十條規定,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五條則規定,“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
案例
2001年,周某與龔某在外務工時相識并同居生活。同居期間,周某在服裝專賣店上班,月薪2000元;龔某與他人合伙做生意。2004年,龔某委托其弟在龔某老家房屋基礎上新建房屋二層,花費4萬元,新建部分至今未辦理房屋權屬登記;2006年,龔某購北京現代車一輛并登記在其名下,花費12萬元。2009年10月,雙方協議解除同居關系時,對新建房屋及購置的車輛是否屬于共同財產發生爭議并訴至法院。審理中,龔某稱房屋、車輛系自己出資修建、購置,同居期間雙方的收入相互獨立;周某未舉示證據證明房屋、車輛系雙方共同出資新建、購置。
【分歧】
本案爭議的房屋、車輛是否屬于共同財產,審理中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同居期間購置的車輛、新建的房屋,在無法查清是否屬同居共同財產時,應比照登記婚之規定推定為共同財產。第二種觀點認為,在周某無證據證實汽車和房屋屬共同財產時,應認定為龔某的個人財產。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即同居財產應適用分別財產制。
1.非婚同居的法律規制理念
婚姻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基本上由法律加以強制性規范,個人意志和自由受到嚴格限制,體現了強烈的國家意志。而非婚同居行為在當事人之間并不能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同居者選擇非婚同居的目的在于逃避或解脫婚姻關系的束縛,這充分體現了個體的意志而非國家意志。因此,法律對非婚同居的調整應以個人為本位,秉持法律在私法領域固有的謙抑性和中立態度,以切合當事人選擇非婚同居的初衷。財產關系作為非婚同居的重要內容,法律調整同樣應以尊重個人財產價值為主。在無約定時,由于同居者之間并不能產生夫妻之間的身份關系和權利義務關系,也就不能自動適用婚姻上的共有財產制,而只能按一般共有財產制處理,即同居期間個人所得的財產歸個人所有;同居期間共同勞動所得和共同出資購置的財產由雙方共同所有;同居期間為共同生活的需要購置和積累的財產由雙方共同所有。
2.我國現行法律對非婚同居的法律規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第十條規定,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五條則規定,“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若干意見》第十條適用于作為非婚同居的事實婚姻;而《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五條則適用于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情形。從上述兩個司法解釋可以看出,我國現行法律對于同居期間的財產歸屬采取了區別對待的原則,即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時的共同財產認定為共同共有,而非婚同居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但我國民法理論中并無“一般共有”的概念,此處的一般共有應為按份共有。因此,《若干意見》第十條“共同所得”的立法本意重在強調“所得”系雙方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擔風險的收入所得,是一種共同勞動所得,而不是一方勞動收入的所得,也不是同居生活期間的一切所得;其次,“購置的財產”同樣是指共同出資購置的財產以及基于同居共同生活的需要購置的財產,但這種同居共同財產應僅以維持同居關系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質保障為限。因此,非婚同居的共同財產僅包括“共同勞動所得、共同出資和為共同生活需要購置的財產”,除此以外同居者的個人勞動所得、受贈所得、投資所得及其非因共同生活需要所購置的個人財產,均應歸個人所有,不屬同居共同財產。
律師補充:
《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五條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
這一條如何理解存在爭議,如何理解“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
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權利主體就同一財產共同享有所有權的法律制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有權主體稱為共有人,共同擁有的標的稱為共有財產或共有物,這種特殊的所有權稱為共有權。根據《物權法》的“一物一權”的基本物權原則,共有權也是單獨的物權,并不是在一項財產上的兩個以上所有權。
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11月21日《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在以往的審判實踐中,經常碰到有人詢問“什么是一般共有”這樣的問題。民法通則第七十八條規定:”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為了和我國法定的夫妻財產制即共同財產制有所區別,該司法解釋使用了“一般共有”這個詞,其實就是指民法通則中的“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兩種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對于共有財產,部分共有人主張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張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證明財產是按份共有的,應當認定為共同共有。”“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并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侵權損害賠償項目標準及計算方法附詳細表格及具體法條
2020-12-31對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應如何計算假釋考驗期
2020-11-08國有獨資公司是否要設立三會才可以
2021-01-22外國投資者參與經營者集中要接受審查嗎
2021-02-06假冒注冊商標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19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為什么無效
2021-01-18二審是不公開審理嗎
2021-01-24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合同擔保與擔保物權
2020-12-07小孩在商場受傷怎么理賠,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1-01-05輕傷取保候審的條件和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1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保險合同的分類
2020-11-16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荊州市交通事故賠償律師: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15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新保險法細化車險理賠時效涉及的問題有什么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