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法院在審理國有企業破產案件時,不僅要適用相關的法律法規,還要依照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的有關政策,破產企業職工安置中也存在著法律與政策并行、甚至矛盾交織的局面。究竟如何處理法律與政策的關系,已成為國有企業破產案件審判中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制、破產進入了攻堅階段,其職工安置工作更是難點中的難點,破產法和大量部門規章、地方政策對此均有規定。
一、我國國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的法律與政策
我國的國有企業破產制度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進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自始至終存在著大量的行政因素,在國企的破產申請、資產處置、職工安置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在國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上,法律與政策對用于職工安置的財產和實際清償的范圍都做出了不同規定。
法律方面,我國1986年頒布了適用于國有企業破產的一般性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明確“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按第一順序清償,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把“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和“職工集資款”也列為第一順序清償;200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簡稱“新《破產法》”),明確列入第一順序清償的包括“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而關于用于清償的破產財產,則扣除了優先受償的債權。
政策方面,國務院從1994年開始陸續發布了一些行政規范,包括《關于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1994]59號)、《關于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兼并破產和職工再就業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發[1997]10號),1996年國家經貿委、中國人民銀行也發布了《關于試行國有企業兼并破產中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經貿企[1996]492號),對依照這些規范進入破產的企業(我們一般稱“政策性破產”)的職工安置給出了超越法律規范的特殊優惠,在用于清償的破產財產上明確土地使用權必須首先用于解決職工安置問題,甚至已抵押的土地所有權變現也可以用于償付職工安置費,并將職工住房及其它社會性資產如幼兒園等排除在破產財產之外;而實際清償的范圍和標準也有所突破。自2007年6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新《破產法》依然為政策性破產留出了空間,規定在該法施行前國務院規定的期限和范圍內的國有企業實施破產的特殊事宜,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子炫耀自己有錢回家途中被搶該怎么辦
2021-02-09招未成年直播怎么處罰
2021-02-14交通事故對對方主要責任我次要責任怎么賠付
2021-03-15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期限
2021-01-13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婚前財產的約定和處理
2021-02-02怎樣做好訴訟前的準備
2020-12-25小孩子在商場受傷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11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違反競業限制會坐牢嗎
2020-11-10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人身意外險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0-11-13人身意外傷害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10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高新技術產品研發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6飛機延誤8小時賠償標準
2021-01-17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