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一犯罪構成內的對象錯誤是什么意思?
1、行為人因為誤認導致預定指向的對象與實際指向的對象不一致,而這種不一致仍未超出構成要件的范圍。
2、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3、犯罪構成作為認定具體犯罪的標準和規格,無論對司法實踐還是刑法理論,都具有重大意義。
1)犯罪構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標準
2)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負刑事責任的根據
3)犯罪構成所我國刑法理論的基礎和核心
二、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三、一審刑事案件審理時間一般是多久?
一審法院的正常審理期限(一般為2個月,至遲不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例外)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常見的審限應當在三至六個月。
盡管說,犯罪嫌疑人實際傷害的對象跟自己之前預謀的對象是有出入的,但是畢竟也已經構成了傷害行為,這種時候還是會按照法律制度的規定依法對其進行量刑的。像這種狀況也屬于刑事案件當中的細節問題,司法機關是需要核對清楚的。
涉嫌賭博罪判刑多少年,犯罪構成是怎樣的
組織賣淫罪的犯罪構成是什么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犯罪構成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辭退員工什么情況下是違法的
2020-12-15有關機構拖欠老人養老金怎么辦
2020-11-20從法律效力來看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關系表現
2021-03-13反擔保合同適用法律情形有哪幾種情況
2021-03-12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企業固定資產保險賠償如何計算
2021-03-20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9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保險賠償金給付的若干法律問題
2020-12-06土地轉讓免費怎么寫
2020-11-17土地流轉主要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26農村集體流轉合同可以簽多少年
2021-01-27樓房多少年后必須拆除
2020-12-23拆遷獎勵是什么,國家有什么文件規定
2020-11-26贈送面積真的靠譜嗎
2020-12-09拆遷安置房是否能夠進入市場進行買賣
2021-03-14什么是養路費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