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防衛需要負刑事責任嗎
1、假想防衛不應以故意犯罪來處理。
我國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由此可以看出,故意犯罪是以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為前提條件的,而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又是以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具有危害社會的性質為重要內容的。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危害社會的行為,當然也就不可能明知此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也就不可能構成故意犯罪。在假想防衛的情況下,行為人對他人實施的防衛行為雖然是故意行為,但這種故意是建立在對客觀事實的主觀認識錯誤的基礎之上的,即行為人自以為自己的行為是對不法侵害的反擊,是一種對社會有益的正當防衛行為,即主觀上不具備犯罪故意的認識內容。因此,不能把假想防衛的故意等同于犯罪故意。
2、假想防衛可以過失犯罪論處。
假想防衛并非都是不具有罪過的行為,行為人主觀上往往存在過失,由于假想防衛的行為人對沒有實行不法侵害的人造成了損害,有時甚至是導致了嚴重的后果,這雖然是由于行為人主觀上的認識錯誤所造成的,有可寬恕的一面,但在多數情況下,只要行為人稍加注意,就可以弄清不法侵害是否確實存在,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以避免錯誤及危害結果的發生,由于行為人應該注意而未注意,使本可避免的危害結果未能避免,所以,其主觀上存在刑法意義上犯罪的過失,一般可以過失犯罪論處。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15條第2款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因此,在假想防衛案件中,由于過失而造成危害后果的,只有刑法分則中明文規定處罰這種過失行為時,行為人才承擔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否則,即使因過失導致了一定的危害后果,也不應要求行為人承擔刑事方面的責任。
3、在某些情況下,假想防衛的行為人產生存在不法侵害的認識錯誤屬于不可避免。
主觀上沒有罪過,危害結果是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對此,應當視為意外事件,不負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第16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不是犯罪。對于行為人的這種認識錯誤是否可以避免,應結合行為人自身的認知條件,參考社會上一般人的認識水平以及案發當時具體的時間、環境等客觀因素綜合判斷分析,力求準確。
由于行為人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實施防衛行為結果造成損害的,往往就會被認定為假想防衛。既然是假象防衛,那肯定在造成了對方損害的情況下,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包括民事賠償責任和刑事責任。其中假想防衛一般是認定為過失犯罪,而不能以故意犯罪論處。
防衛過當致死判多少年
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規范的沖突問題包括什么
2021-02-20商號與商標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7什么是圖形商標
2021-03-13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可否不鑒定
2021-01-08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可撤銷
2020-12-04車禍致小產肇事方賠多少錢
2021-03-15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收養協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法院能否主動引用同時履行抗辯權
2021-01-07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婚內買保險的受益人可以是外人嗎
2021-02-04喻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代理詞
2020-12-25裝飾工程承包合同書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