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在社會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其中公司也有真假之分,有些公司憑借一些超高的利益關系利用人們的心理來實施詐騙計劃,而有些單位就假冒名義來進行詐騙,那么單位集資詐騙數額的規定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2001.5:
四十一、集資詐騙案(刑法第192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集資詐騙罪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1996.12.16?法發〔199632號〕
三、根據《決定》第八條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的,構成集資詐騙罪。
“詐騙方法”是指行為人采取虛構集資用途,以虛假的證明文件和高回報率為誘餌,騙取集資款的手段。
“非法集資”是指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未經有權機關批準,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
行為人實施《決定》第八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其行為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
(1)攜帶集資款逃跑的;
(2)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3)使用集資款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4)具有其他欺詐行為,拒不返還集資款,或者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個人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個人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特別巨大”。
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特別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寨件工作座談會紀要》(2001.l.?法[2001]8號)
關于金融詐騙罪
1、金融詐騙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金融詐騙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實踐中,認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為目的,應當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避免單純根據損失結果客觀歸罪,也不能僅憑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司法實踐,對于行為人通過詐騙的方法非法獲取資金,造成數額較大資金不能歸還,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的;
(2)非法獲取資金后逃跑的;
(3)肆意揮霍騙取資金的;
(4)使用騙取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5)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以逃避返還資金的;
(6)隱匿、銷毀帳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以逃避返還資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資金、拒不返還的行為。但是,在處理具體案件的時候,對于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單純以財產不能歸還就按金融詐騙罪處罰。
集資詐騙罪的認定和處理。
集資詐騙罪和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客觀上均表現為向社會公眾非法募集資金。區別的關鍵在于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對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而非法集資,或者在非法集資過程中產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資金的故意,均構成集資詐騙罪。但是,在處理具體案件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不能僅憑較大數額的非法集資款不能返還的結果,推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是行為人將大部分資金用于投資或生產經營活動,而將少量資金用于個人消費或揮霍的,不應僅以此便認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金融詐騙定罪量刑的數額標準和犯罪數額的計算。
金融詐騙的數額不僅是定罪的重要標準,也是量刑的主要依據。在沒有新的司法解釋之前,可參照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執行。在具體認定金融詐騙犯罪的數額時,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計算。對于行為人為實施金融詐騙活動而支付的中介費、手續費、回扣等,或者用于行賄、贈與等費用,均應計入金融詐騙的犯罪數額。但應當將案發前已歸還的數額扣除。
當單位集資詐騙數額達到五十萬元以上的時候將會受到法律的追訴,其中詐騙行為的明顯特征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的行為,構成集資詐騙罪。
集資詐騙法院階段辯護詞
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非法集資罪的數額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多少年
2020-12-20漢堡王用過期食材,雞腿排保質期隨意改,消費者如何維權
2021-02-19工傷一年多沒申請怎么處理
2020-12-17在押人員能成立公司嗎
2020-12-17放棄繼承權將不會產生代位繼承
2021-01-01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工傷賠償協議后老板不給錢怎么辦
2021-03-17家庭暴力是怎樣構成的,及救助措施有哪些
2021-02-11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公司高管是否有法定競業限制
2021-02-15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07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