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誤工費是肇事者給予受害者在受傷其間沒有經濟來源的賠償,那么誤工費有沒有法律規定,誤工費怎么算?誤工費肯定是有法律規定的,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必須要按照你每個月的平均收入來進行計算,那下面就來聽聽小編的看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的規定,誤工費的計算方法是:誤工費 = 誤工人員收入 × 誤工時間。
1、誤工時間的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2、誤工收入的確定誤工人員收入根據是否有固定收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務工人員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賠償金額 = 誤工期間 × 實際減少的收入。誤工期間實際減少的收入=受害人正常工作時的勞動收入 — 受害人救治期間的工作收入。例如,張某是某單位的職工,正常工作時的工資是3500元,發生交通事故后,需要在院治療兩個月,因張某請假,單位只發給張某基本生活費用1000元。則張某誤工費用(或者侵權人的賠償金額)=張某實際減少的收入(張某每月正常勞動時的工資—張某入院治療不能從事正常勞動時的工資)×誤工時間兩個月,即誤工費=(3500—1000)× 2月=5000元。
第二、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誤工期間實際減少的收入=受害人正常工作時的“勞動收入”—受害人救治期間的工作收入。其中受害人正常工作時的“勞動收入”按照受害人最近三年的平均勞動收入計算。公式是:受害人的誤工費用=(受害人正常工作時三年勞動總收入÷3 — 受害人救治期間不能正常工作收入)×誤工時間。
誤工費賠償時間怎么確定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其頒布的司法解釋——《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誤工時間規定為:“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根據司法實踐,誤工時間人民法院判決的依據絕大多數是來源于法醫司法鑒定,因此即便出院證明上醫院留有休息xx天的醫囑,但還是建議受害人以該醫囑為鑒定材料檢材,送至具有司法鑒定資質的法醫司法鑒定機構,對誤工費及其他需要鑒定的項目予以法醫鑒定。
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誤工費的賠償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受害人經法醫司法鑒定,被認定有傷殘等級的情況
針對這種情況,誤工費只能計算至定殘的前一日,具體表現為法醫司法鑒定機構在鑒定書上蓋章署具日期時間的前一天。例如交通事故在1月1日發生,受害人4月1日進行法醫司法鑒定,司法鑒定機構4月5日作出法醫司法鑒定結論,鑒定結論認為“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受傷誤工6個月,并且其傷情構成10級傷殘”,那么誤工費的計算時間不能按6個月計算,而只能從1月1日計算至4月4日。司法解釋這么規定的原因,是考慮受害人在定殘后可獲得因活動能力喪失而產生的殘疾賠償金,在獲得殘疾賠償金的情況下,勞動能力喪失的損害結果已獲賠償,就不在有誤工費損失。
但交通事故欄目組律師認為該條文規定缺乏合理性。例如交通事故中受害者被認定為10級傷殘、誤工6個月,相當于給受害者造成了10%額度的勞動能力的喪失,而且同時造成了受害者在6個月的誤工期里,因10%額度勞動能力喪失造成了100%額度的勞動能力無法作用(例如腿部骨折的受害人無法自由行動,根本不可能從事勞動),在這6個月里受害人是無法勞動、無法獲得勞動報酬的。如定殘時間早于6個月誤工期期滿時間,原告在定殘后若僅獲得針對10%勞動能力喪失所給付的殘疾賠償金,對于原告另外90%的勞動能力在6個月誤工期滿前的損失不能賠償補足,這顯然是不合理。
這同時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進行法醫鑒定的時間定在何時為宜,離受傷日期越近,受害人恢復的狀況就越差,定殘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很有可能造成誤工費的計算時間少于實際誤工時間;而法醫司法鑒定時間離受傷日期越遠,誤工時間雖能全額支持,但受害人恢復的情況可能就越好,定殘的可能性就越低。
二、受害人經法醫司法鑒定,尚未構成傷殘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誤工時間的確定很簡單,直接依照法醫鑒定里關于誤工時間的鑒定結論即可。
綜合上面所說的,誤工費在法律上要求也是很嚴格的,必須要有合理、合法的手續,也要有有力的證明才能進行賠償,而且還要通過保險公司計算,因此誤工費有沒有法律規定,誤工費怎么算?就要根據你每月的工資情況來進行核實、計算。
誤工費賠償標準2020
沒有工作的人能否要求誤工費的賠償?
誤工費賠償工資證明怎么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程延期交付發包方如何索賠
2020-12-29監察委移送檢察院案件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8農村戶口如何進行損害賠償
2021-01-07公司增資公司注冊資金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7為什么承攬人的留置權可以約定排除
2020-12-15有限合伙繳付出資有什么規定
2021-02-05剝奪政治權利作為一種附加刑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夫妻一方個人所借債務屬夫妻共同債務嗎,婚姻法最新解釋規定
2021-01-22贈予撤銷的適用情形
2021-02-03筆跡鑒定是否有權知道結果
2021-02-13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有哪幾大注意事項
2020-12-07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單位裁員怎么計算失業補償金
2020-12-14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被他人撞骨折可以走自己的意外險嗎
2020-12-27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