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在國際上一直是個備受爭議和關注的問題,各界對死刑是否道義,應否予以廢除說法不一,在國際上,限制死刑,廢止死刑的呼聲時而高漲,很多國家已經從法律上廢除了死刑。同時,一些國際組織也在極力謀求限制死刑和廢止死刑的途徑。近些年來這個問題在國內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引發各界探討,理性、文明地看待和解決死刑在當今法治建設中的定位和去向問題迫在眉睫。
死刑固然有其野蠻的一面,其弊端也不容忽視,如,死刑一旦執行,便沒有挽回的余地,如若發生錯判,任何補救措施都無法使人死而復生,這對被錯誤執行死刑的人及其家屬是一種無可彌補的傷痛,對法律的公正性也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再如,死刑在消滅罪犯肉體的同時,也斷絕了其改過自新的道路,這與刑罰的教育目的是相悖的;與此同時,生命的毀滅還造成人力的浪費,使死刑具有不經濟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死刑的存在確有其現實的合理性。談論死刑的存廢不能脫離具體的大環境,要從現實條件出發,冷靜的看待死刑制度,從正反兩方面進行理性的分析與思考。在中國當前及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廢除死刑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尚不具備,死刑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客觀現實。刑法學專家陳*良教授認為,死刑的存廢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其一是社會存在的因素即物質基礎;其二是社會意識的因素,即精神基礎。而我國目前還遠不具備這兩個條件:一方面經濟發展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樸素的報應觀念在民眾的心中根深蒂固;廢除死刑為時尚早。而且,死刑具有最強烈的懲罰效果,它所針對的是“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因而它的存在體現了對窮兇極惡犯罪的懲罰和報應,同時撫慰了被害方或被害方親屬,伸張了社會正義,從而有助于維護社會公正和秩序,它的這種特殊懲罰功能暫時還無可取代。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對于最嚴重的犯罪給予最厲害的法律制裁的道義報應觀念在我國仍深得人心,如果對于這種最嚴重的犯罪(如故意殺人罪等)免予死刑,則會引起民眾的不滿。況且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打擊犯罪,保障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任務還依然十分艱巨。因此,我們有必要一定程度上保留死刑,用以警戒社會上的一些不穩定分子,以便切實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有機構曾做過一項針對死刑存廢的民意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民眾認為現在還不能廢除死刑。盡管民意調查及其結論并不一定總能反映全民意志,但卻在一定程度上詔示:我國現階段還沒有廢止死刑的可靠的群眾基礎。死刑的限制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是時代進步的客觀要求,但是無論是從其本身特點還是社會的現實考慮,我國現階段保留死刑都是必要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過失犯罪一定會承擔刑事責任嗎
2020-11-11“假一賠一”公告承諾能否作為商家逃避法律責任的依據
2021-01-18股權融資包含無形資產嗎
2020-11-28受留置權限制的固定資產是不動產嗎
2021-02-06借法人資金需要寫借款協議嗎
2021-03-18不準離婚能請求損害賠償嗎
2020-12-23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集體土地可以進行流轉嗎
2021-01-07拆遷安置房有什么優勢
2021-02-08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什么規定
2021-03-21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