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神病鑒定一般發生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因為行為人的精神狀態關系到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司法精神病鑒定有哪些法律規定?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司法精神病鑒定,是指運用司法精神病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精神狀態、法定能力(如刑事責任能力、受審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監護能力、被害人自我防衛能力、作證能力等)、精神損傷程度、智能障礙等問題進行鑒定。
民法通則第13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行政處罰法第26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應予處罰。”
司法精神病鑒定的目的,在于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判斷有無責任能力。對精神病的鑒定首先是從臨床精神病學的基礎出發,全面檢查分析,確定有無精神病,同時從法律的角度確定犯罪時的精神狀態及嚴重程度和它與犯罪的因果關系兩方面考慮,具體判斷標準如下:
一、是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一個人雖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認自己行為的能力,還是要負相應的刑事責任。
二、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即雖可能有辨認能力但喪失了控制能力,其行為已無法受到主觀意識的支配和控制。
三、是必須是在發生危害行為的當時處于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狀態。
四、是在精神疾病的間歇期或是疾病緩和期出現危害行為的,因其精神活動已恢復正常,即不能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五、是處于智能缺損狀態,即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狀態,應當在一定程度上負刑事責任。
司法鑒定申請書怎么寫?
司法鑒定的程序是怎樣的?
醫療事故鑒定與司法鑒定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996工時制違反勞動法嗎
2021-01-28把車抵押給個人借款有利息嗎
2020-12-22交通事故私了保險公司怎么陪
2021-03-22雇傭關系買保險嗎
2021-03-01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有關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案例
2021-02-11土地轉讓合同書一
2021-03-12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三)
2021-01-15新農村建設拆遷,老房子會無償拆除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