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兩級法院審理后,都對開發商的這種霸道行徑說“不”。逾期交房生官司劉某、彭某(下稱劉、彭)與蚌埠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住宅分公司(簡稱**住宅分公司)于2003年6月簽訂一份《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劉、彭購買一套該公司開發建設的建筑面積為3026.54平方米的營業性用房,總價款為553萬余元。合同簽訂時,買受人預付100萬元。出賣人應當在2004年12月31日前將商品房交付買受人使用,逾期交房,出賣人按日向買受人支付萬分之三的違約金等。合同簽訂后,劉、彭交納了房款100萬元。2008年12月30日,**住宅分公司在《蚌埠日報》上發布公告,通知劉、彭,在通知見報之日起七日內至該公司支付購房款453萬余元,并辦理房屋交接手續。逾期該公司將依法解除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2009年4月2日,劉、彭將開發商訴至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判令:**集團及分公司交付房屋并支付至交房時止的逾期交房違約金243萬余元;賠償其因房屋面積短少部分的損失61萬余元;**集團欲交付的房屋層高不符合合同約定,應予以降價。為此,開發商很生氣。去年5月6日,蚌埠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集團)通過國內特快專遞的方式向劉、彭發出了《關于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的通知》,宣告解除之間簽訂的合同。同時向法院提出反訴,請求確認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已經解除。蚌埠中院經審理認為:劉、彭與**住宅分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當依照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雙方在合同中僅有預付款的約定,對剩余房款的支付期限并沒有明確約定。在**集團遲延交付房屋已經違約的情況下,**住宅分公司提出了履行方案,但雙方在違約金、房屋面積及層高等問題上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而且**住宅分公司提出交付房屋的面積與合同約定也不一致。**集團以劉、彭遲延付款為由解除合同,沒有事實根據,要求確認雙方的合同已經解除的反訴請求不能成立。由于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以產權處核定面積為準,以最終核定面積進行結算;合同中有關房屋層高也約定的是暫定層高。在房屋未實際交付的情況下,因房屋面積及層高無法確認,劉、彭要求**集團賠償房屋面積短少部分的損失及因層高不足減少房屋價款,沒有事實根據,雙方可在房屋實際交付后另行處理。蚌埠中院一審判決:**集團將雙方合同約定的“麗都園”二期拐角營業房交付劉、彭;**集團支付劉、彭逾期交房違約金44萬余元;駁回**集團及**住宅分公司的反訴請求。違約就該擔責任宣判后,劉、彭與**集團均不服,向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劉、彭上訴提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商品房買賣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數額或者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違約金數額或者損失賠償額可以參照以下標準確定: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間有關主管部門公布或者有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評定的同地段同類房屋租金標準確定。也就是說該司法解釋對于逾期交付房屋的,是按照未交房部分的租金計算賠償損失的。逾期交付房屋按照已付房款數額計算支付違約金除非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一審法院判決要求**集團按照已付購房款計算逾期交房違約金沒有任何依據。
劉、彭兩人請求二審依法改判。**集團在法庭上答辯稱: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了出賣人交付房屋的時間是2004年12月31日,盡管沒有明確買受人交付房款的時間,但依據買賣合同雙方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關系及交易習慣,應確認購房人支付房款的時間是在2004年12月31日。但購房人除支付100萬元預付款外,剩余絕大部分房款至今未支付,故**集團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集團不應承擔違約責任。“即使合同對購房人的支付房款時間約定不明,也意味著**集團隨時可以要求購房人支付房款。”**集團的代理人說。2008年12月30日,**集團在具備交付房屋條件時,即以登報的形式通知了購房人,明確了購房人應付房款的數額和時間,購房人應當履行支付房款的合同義務,但購房人至今拒絕支付房款,其行為顯屬違約,故購房人追究**集團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不能成立。由于購房人所付房款不足總房款的五分之一,余款拒不履行,**集團依據合同法依法行使了合同解除權,符合法律規定,應予支持。
開發商單方解除合同無效安徽高院民四庭公開開庭審理此案時,合議庭綜合當事人的舉證、質證以及訴辯意見,歸納出此案的兩大爭議焦點:1.2009年5月6日**集團用特快專遞向劉、彭發出的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的通知,能否產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2.若合同未解除,根據雙方合同的約定,**集團應承擔每日萬分之三的逾期交房違約責任,那么違約金的計算基數是按已付購房款數額還是按總房價款數額?法官分析認為,劉、彭與**住宅分公司于2003年6月13日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應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約履行各自的義務。劉、彭按約定履行了給付100萬元預付房款的義務,**集團及其分公司未按約定于2004年12月31日前交付所售房屋,顯屬違約。2008年12月30日**集團雖以登報方式通知劉、彭支付購房余款和辦理交房手續,但**集團至今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房屋已符合交付條件,劉、彭據此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符合法律規定,**集團處在持續違約狀態下不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因此,**集團于去年5月6日用特快專遞向劉、彭發出《解除合同通知書》不發生法律效力,其提出《商品房買賣合同》已經解除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赴韓整形失敗如何來維權
2020-12-08婚前財產沒有財產公證,離婚時怎么分割
2021-02-01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什么區別
2021-02-24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審判監督庭有權嗎
2020-12-11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勞動調解途中反悔怎么辦
2021-03-20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