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哪些方面判斷犯罪中止
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
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
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作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態。犯罪中止形態與犯罪中止行為本身具有密切關系:沒有中止行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態,中止行為是犯罪中止形態的決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態與中止行為本身又具有區別: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換言之,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
我國現行《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這是一條精練概括性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態有復合之處,單根據法條的規定是難以準確認定的,需要對犯罪中止的構成要件有一個清楚的把握。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時對這一個犯罪情節也應該有清楚的認識。
二、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刑法》第24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
1、沒有造成損害;
2、造成了損害。
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換言之,是否造成損害,不是構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處罰中止犯的量刑因素。甲某、乙某在犯罪實行階段,自動放棄犯罪,符合中止犯的構成要件,因此,應當依照中止犯的處罰原則對其減輕處罰。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犯罪中止的行為是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判斷的,法律上也有相關的規定,所以人們一旦有了犯罪的念頭要及時扼制。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代持協議的概念
2021-02-03公安局立案后會抓人嗎
2020-12-29哪些面積不應該計入公攤面積
2021-02-11和現役軍人離婚法律上對軍人有傾斜嗎
2021-03-10什么時間可以再次辦理駕駛證
2020-12-09強迫寫欠條如何取證
2021-01-25證人翻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2020-11-29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1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境外人員國內購房政策有哪些調整,外籍人士購房條件又有哪些
2021-01-15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