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的含義
(一)正當防衛的含義我國刑法第20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所謂正當防衛行為,是指為了使國家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進行自力反擊,使其遭受人身或財產權益的一定損害的合法行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正當防衛之所以被排除社會危害性,就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阻止不法侵害和維護合法權益的功能。
(二)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法律賦予公民正當防衛權利不能隨便濫用,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否則就容易造成防衛過當,要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必須具備以下要件:
1、起因條件。即指存在著具有社會危害和侵害緊迫性的不法侵害行為。
(1)必須有不法侵害存在。
(2)不法侵害并非僅限于犯罪行為。不法侵害的范圍。就該包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
(3)不法侵害必須是現實存在的。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壞性、緊迫性的不法侵害行為。
(4)不法侵害通常應是人所實施的。
2、時間條件。指不法侵害行為正在進行,即已經開始,尚未結束。如果不符合這個時間條件的防衛,稱為防衛不適時。防衛不適時,有兩種:一種叫事前防衛,另一種叫事后防衛。
3、對象條件。即使指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不能及于第三者,至于不法侵害者是否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并不影響正當防衛的成立。對于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實施的不法侵害,只要具有緊迫性,不管事前是否知道其為未達法定刑事責任年齡或者無刑事責任能力人,都可以對其進行防衛反擊。但在防衛手段上應有所節制。
4、主觀條件。即防衛意圖,指防衛人意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當防衛。因此,下列三種行為,不是正當防衛;
(1)防衛挑撥。是指行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釁、引誘等方法促使對方進行不法侵害,爾后借口防衛加害方的行為。
(2)相互的非法侵害行為。是指雙方都出于侵害對方的非法意圖而發生的相互侵害行為。
(3)為保護非法利益而實行的防衛。
5、限度條件。即指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損害,是區別防衛的合法與非法、正當與過當的一個標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殘等級評定在哪里做
2021-03-23如何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回避
2020-12-11哄騙立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12-31被拘留15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22同居的法律定義是怎樣的
2020-12-21贈與合同受贈人后期簽字可以嗎
2021-02-08國企改制重組員工補償金怎么算
2020-12-10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定
2021-03-15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幾天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