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處于孤立無援的危險狀態(tài),由于這種狀態(tài)是由肇事人的交通違法行為造成的,所以產(chǎn)生了肇事人及時消除這種危險狀態(tài)的法律義務。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義務,事實上形成了新的違法行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無論是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處罰責任,或是刑事責任都要比沒有逃逸嚴重得多。
從行政責任講,《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該規(guī)定是對交通事故逃逸人員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將被吊銷駕照且終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論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其次談談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jù)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這里所說"責任"是指民事責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賠償責任.法律將該責任確定為推定過錯責任.由于當事人逃逸導致事故現(xiàn)場遭到破壞,使交管部門對事故責任難以認定,首先推定其有過錯,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若其有證據(jù)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才可減輕其責任,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舉證責任。
再次談談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屬情節(jié)加重犯,刑法將此規(guī)定了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殺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在兩塊地上如何建物
2021-01-09職業(yè)病待遇包括哪些
2021-01-31有限合伙人參與合伙事務的處理嗎
2020-12-27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性質如何
2020-12-03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房地產(chǎn)開發(fā)流程是什么
2021-02-12保護令案件的證明方法是什么
2021-02-032020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2虛假宣傳可以撤銷裝修合同嗎
2021-03-24立約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0-11-23胎兒取得繼承權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9房屋繼承公證的幾大注意事項
2020-11-14房產(chǎn)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建筑用工是否允許勞務派遣
2021-01-05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關于當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實務問題座談紀要
2021-01-16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guī)定嗎
2021-01-23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