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訂前后,交通肇事罪在司法實踐中都存在不少的疑難爭議,且這些法律適用問題也演繹出諸多紛爭不已、亟需加以細致研究的刑法基本理論問題。本文從實踐需要出發,聯系最高法院制發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就交通肇事罪適用中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研討,以供司法實務參考,并求教于學界同仁。
一、交通肇事罪構成要件的基本內容關于交通肇事罪構成要件,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關注和研究:
本罪的客觀要件
對本罪(基本構成)的客觀要件,刑法第133條規定的是“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據此,一般認為,本罪成立在客觀上應當同時具備以下三點:第一,行為人必須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交通運輸管理法規主要包括公路、水上交通運輸中的各種交通規則、操作規程、勞動紀律等等。第二,必須發生重大事故,且“重大事故”必須“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第三,重大交通事故必須發生在交通運輸過程中以及與交通運輸有直接關系的活動中,即重大事故與行為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①]司法實踐中應注意:(1)如果行為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即使有其他過錯行為而引起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重大交通事故,也不能成立交通肇事罪。[②](2)如果行為人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也發生了重大交通事故,但該事故并非行為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之行為引起,對行為人亦不得追究交通肇事罪的罪責。
作為過失犯罪,本罪以實害結果的出現即“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實際發生為成立要件。為了量化這一定罪標準、體現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同時也為解決本罪的其他一些定罪量刑問題提供明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5日公布了《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高法《解釋》)。該《解釋》第1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于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第2條就構成本罪基本犯的條件作出了規定,即交通肇事具有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的,構成犯罪(最低一擋法定刑):(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另外,該條(第2款)同時規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六種情形之一的,也構成犯罪:(1)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駕駛的;(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5)嚴重超載駕駛的;(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上述《解釋》的規定細化了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為交通肇事案件的罪與非罪的區分提供了操作性很強的標準,尤其是《解釋》第2條第2款在構罪要素的設置上,以過失犯罪的注意義務理論為依據,特別強調交通運輸人員的公共安全注意義務,對酒后駕駛機動車輛等行為構成犯罪的結果條件予以放低,充分體現了防范犯罪的思想,頗值得稱道。
但是,上述《解釋》的規定,也引出這樣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解釋》只是簡單地細化了交通肇事罪的客觀要件,還是修改了客觀要件?依照《解釋》第1條的規定,“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于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那么,如果沒有“分清事故責任”,是不是就不能追究行為人的罪責?另外,根據該《解釋》第2條的規定,如果行為人交通肇事致使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或者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但并不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是否不構成犯罪?同樣,交通肇事致使死亡3人以上,只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是否也不構成犯罪?筆者認為,高法《解釋》的內容,實際上對交通肇事罪構成要件進行了實質性的補充修改,因為《解釋》第1條不可能只是對刑法第133條前段的純粹重復,其措辭突出“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精神乃在于將該事實作為認定本罪的前提。《解釋》第2條兩款也重申“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和“同等責任”等要素,可見《解釋》對本罪客觀要件作實質補充的精神是非常清楚的。故筆者認為,遵循上述《解釋》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處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應當以事故責任的認定為前提(根據我國道路交通運輸法規的規定,對于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由公安機關以“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形式作出);如果事故責任尚未分清,對行為人不宜追訴;在定罪條件上,也應當將《解釋》所規定的“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和“同等責任”等要素考慮在內,凡不具有所規定的要素的,不應以犯罪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責任認定書簽訂后還需要調解嗎
2021-01-31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3-25人防車位和產權車位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職工工傷申請流程
2020-12-21個體戶與個人獨資企業的差異
2021-03-15新三板掛牌到上市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14商品房住宅保修期從何時起算?
2021-02-18離職證明能少付贍養費嗎
2021-03-25法院保全船舶怎么執行
2021-03-03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解除勞動合同之后多久生效
2020-12-17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2020-11-23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事故索賠需準備哪些證件?
2021-01-03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何認定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