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假冒行為
商品假冒行為包括商品主體混同行為與商品虛假標示行為。
(一)商品主體混同行為表現為三種情形:
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二)商品虛假標示行為,也表現為三種情形:
1、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2、偽造產地,對商品原產地、商品來源或出處進行虛假表示;
3、對商品質量做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二、虛假宣傳行為
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或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導致用戶和消費者誤認的行為。廣告的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布虛假廣告。
三、侵犯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根據法律和合同,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包括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個人,在權利人單位就職的職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在實踐中,第三人的行為可能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四、商業誹謗行為
商業誹謗行為是指經營者采取捏造、散步虛偽事實等不正當競爭手段,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進行詆毀、貶低,以削弱其競爭實力的行為。具體手段包括刊登對比性廣告或聲明性公告等,貶低競爭對手聲譽;唆使或收買某些人,以客戶或消費者名義進行投訴,敗壞競爭對手聲譽;通過商業會議或發布商業信息的方式,對競爭對手的質量進行詆毀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擬征地告知書是法定程序嗎
2021-01-03快遞紅章證明造假如何處罰
2020-11-23房東悄悄賣房租客是否有優先購買權
2021-02-26全款公寓房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1-24貸款擔保證明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2020-12-02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勞動關系申請工傷要多久出結果
2021-02-28雇傭關系受傷怎么賠
2020-12-11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索賠的流程
2020-11-24再保險
2021-01-27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1-01-17無需補繳土地出讓價款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4拆遷安置房名額轉讓協議糾紛怎么解決
2020-11-24企業拆遷賠償有哪幾種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