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撫恤金的發放程序
(一)政策咨詢;
(二)死亡人員所在單位(部隊)或人事部門按死亡性質和審批程序分別出具證明書;
(三)直系親屬遞交證明書及家屬戶籍、身份證材料;
(四)審核;
(五)發給撫恤金。
撫恤金分配法律規定如何
一、撫恤金又稱撫恤費,是由國家或有關單位依照有關規定發放給死者家屬或傷殘職工的費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職工,因公負傷被確定為殘廢、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不能工作的,有關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應發給傷殘職工撫恤金,直至傷殘職工死亡時為止。在傷殘職工死亡后,已經發放而未用完部分及應當發放部分,屬于傷殘職工的遺產,可以繼承。
1、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或者社會團體的職工,因公死亡時,定期按一定標準發放給受死者供養的直系親屬一定的撫恤金,直至受供養人成年或失去供養條件為止。這種撫恤金是發放給死亡職工的直系親屬的,因此,屬于直系親屬的財產,不能作為死亡職工的遺產由所有繼承人繼承。
2、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撫恤費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公民,肇事單位應給受死者供養的直系親屬一定數額的撫恤費。這些撫恤費是發放給受供養人的,屬于受供養人的財產,而不是死者的遺產,不能以遺產繼承的方法分割。
二、撫恤金分為兩種:傷殘撫恤金和死亡撫恤金。撫恤金具有如下特性:
1、撫恤金不納稅。
2、撫恤金不計個人收入。
3、撫恤金不能作為夫妻的財產進行分割。
4、撫恤金只能根據具體情況判定是否可以作為遺產。
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標準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撫恤金本人20個月基本工資;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撫恤金本人10個月基本工資;
3、喪葬費標準:因病4000元;因工(公)5000元;
4、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
①、非農戶一人月補助210元,二人以上的每人月補助190元;
②、農業戶口一人月170;二人以上的每人月150元。
5、對上述對象中,確定因工死亡的遺屬增發65元,抗日戰爭的增80元(不含配偶);紅軍的(不含配偶);增發100元遺屬系孤獨一人的可增發70元。
6、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駐外非外交人員和港澳地區內派人員中原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計發基數為本人國內(內地)基本工資。
撫恤金的法律規定
(一)自2011年8月1日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標準調整為:烈士和因公犧牲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病故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發放一次性撫恤金所需經費仍按現行渠道解決。(民發〔2011〕192號)[2]
(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準和計發辦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財政部《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發放辦法的通知》(民發[2007]64號)的規定執行。
(三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財政部《關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36號)的規定,參加統籌地區工傷保險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屬于因公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按當地工傷保險規定執行。
(四)已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屬于病故的,一次性撫恤待遇仍按當地規定執行。
(五)除上述情形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準,從2004年10月1日起調整為:因公犧牲為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病故為本人生前2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烈士的撫恤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發放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所需經費按原渠道解決。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撫恤金本人20個月基本工資;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撫恤金本人10個月基本工資;
3、喪葬費標準:因病4000元;因工(公)5000元;
4、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非農戶一人月補助210元;二人以上的每人月補助190元;農業戶口一人月170;二人以上的每人月150元。
5、對上述對象中,確定因工死亡的遺屬增發65元,抗日戰爭的增80元(不含配偶);紅軍的(不含配偶);增發100元遺屬系孤獨一人的可增發70元。
(六)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駐外非外交人員和港澳地區內派人員中原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計發基數為本人國內(內地)基本工資。
撫恤金的分配順序
根據我國目前的行政法規的規定,死亡撫恤金是指死者所在單位等給予死者近親屬和被扶養人的生活補助費,是用以優撫、救濟死者家屬,特別是用來優撫那些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體現國家對勞動者的物質幫助。因此,撫恤金具有精神撫慰和經濟幫助的雙重功能。據此定義,死亡撫恤金不是產生于死者生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也不是死者生前取得的合法財產,所以其性質既不是死者生前的夫妻共同財產,也不是死者的遺產,而是給予死者近親屬和被扶養人的財產性補償,屬死者近親屬和被扶養人的共有財產。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對供養直系親屬有關問題答復意見的函》的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其供養親屬可以享受一次性救濟費。供養親屬范圍可參照《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勞動保障部令第18號)執行?!薄兑蚬に劳雎毠すB親屬范圍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8號)第二條規定,“本規定所稱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是指該職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庇纱丝梢?,享有死亡撫恤金待遇的人必須同時具有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是死者的直系親屬、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養的人。
根據上述規定,享有死亡撫恤金待遇的范圍既分配范圍為: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死亡撫恤金在此范圍內的處理方式,可參照遺產繼承人順序進行分配,第一順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人員是第二順序,如果沒有第一順序的人員,死亡撫恤金才在第二順序的人員中分配。在具體分配時還應將當事人有無穩定的生活來源、有無勞動能力、當事人與死者關系等因素納入考量范圍,如一方當事人經濟困難,主要依靠死者生前供養的,則可以適當多分;如一方當事人對死者不盡或少盡贍養、扶養義務,可以少分甚至不分;再如當事人對死者有加害行為的,取消參與分配資格等等。如果不視情況的,按均等份額分配,不能體現上述法規精神和撫恤金優撫、救濟的作用,更不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親屬條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工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
工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
工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
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
工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
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死亡撫恤金的發放程序是怎樣的和相關法律規定是什么。在工作崗位上時常都會有傷亡的情況產生,所以我們要時常注意我們人生安全,在發生傷亡事件之后對于家屬是很難接受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延期申報工傷如何填寫
2020-11-23工傷待遇報銷是否都支付給個人
2021-03-07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報送什么資料
2020-11-26尋找債務人及其財產線索的方法
2021-02-13挪用公款罪如何認定
2021-02-05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陸上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保險合同成立兩年后能否以未如實告知拒賠
2021-03-08意外傷害保險理賠需要多久
2021-02-22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聯合懲戒措施是什么
2021-02-18失業保險基金損失是否可以追回
2021-03-23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個人承包合同
2021-01-29土地互換后征用補償費怎么結算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