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居住是刑事訴訟活動中一項重要的強制措施,對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保證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可以保障訴訟的須利進行;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脫離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學習崗位,同時還可以減輕國家司法資源投入。刑訴法明確規定了監視居住的適用范圍、對象和條件,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給予了保護,能夠促使其悔過自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刑訴法關于監視居住的規定。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三機關依法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限制在其住處或指定的區域,不準其擅自離開,并對其行動予以監視的一種強制措施。
刑訴法第50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刑訴法第51條、第60條、第65條、第75條規定。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監視居住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3)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的;(4)對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需要逮捕證據還不充足的;(5)法定羈押期限屆滿尚不能結案的。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75條規定,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及其辯護人認為監視居住超過法定期限,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解除監視居住的要求。
二、司法實踐中監視居住存在的問題。
1、濫用監視居住。
刑訴法明確規定了監視居住的適用范圍、對象和條件,但一些偵查機關在適用中嚴重違反了法律規定。一是將檢察機關以不構成犯罪而不予批捕,應作撤案處理的案件轉為監視居住;二是以監代偵,對不應當采取強制措施的人監視居住;三是把監視居住作為處理因民事糾紛導致輕傷害案件的手段;四是某些特殊的案件,由于行政的干預,過多地適用監視居住措施。
在執法過程中,一些辦案單位在人情的干擾下不注重嚴格把握監視居住的條件,對不應當采取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監視居住,并對被監視居住者“降格”處理。司法實踐中,有些辦案單位不注重把好案情關和條件審查關,置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于不顧,隨意適用監視居住,對大量不具備監視居住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監視居住。監視居住的泛濫,直接為結案、證人作證環境、案件質量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消極影響,致使被監視居住者在解除羈押后翻供、串供、誘使證人翻證等情況屢屢發生,一些案件不得不被擱淺,使訴訟工作陷入了被動,以致造成一些案件無法結案,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校園侵權案件中,學校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1-02-02違禁品或危險物品的攜帶禁止規定是什么
2020-12-04申請商標無效律師費用多少錢
2021-01-2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3-09交通占主要責任能否視為工傷
2021-01-08撞到人受傷逃逸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1-26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12-27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民事訴訟是要刑事案件完結之后才能受理嗎
2021-02-20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上訴案
2021-01-12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城市土地可以轉讓嗎
2021-03-09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和標準是什么呢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