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的擔保方式有哪些
擔保是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項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1986年我國民法通則就對擔保的原則作出了規定。1995年,在總結我國擔保制度實踐經驗和借鑒國外通行做法的基礎上制定了擔保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在借款合同中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采取以下擔保方式:
1.保證。保證是指保證人與貸款人約定,當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連帶責任保證,即貸款人和保證人約定,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二是一般保證,即貸款人和保證人約定,在借款人經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借款人財產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2.抵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法律規定的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在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貸款人有權依法將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抵押物的范圍應當是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抵押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3.質押。包括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動產質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貸款人占有,以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借款人不履行債務時,貸款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權利質押是指轉讓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作為質押的擔保方式。以下權利可以設定質押: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等權利。
貸款人將借款支付給借款人后,其風險都是由貸款人承擔。為了保證債權的實現,減少借款的風險,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在信貸業務中越來越多的采用擔保的方式。根據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應當對保證人的償還能力進行全面審查,確定保證人是否真實地提供保證;對抵押物、質物的權屬和價值進行認定、核實,查明其產權證明并對實現抵押權、質權的可能性進行嚴格審查。只有經商業銀行審查、評估,確認借款人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才可以不提供擔保。因此,金融機構借款的,當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確定擔保的方式。自然人之間借款的,當事人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擔保問題作出約定。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借貸合同擔保方式的知識,如果您還有更多的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專業債權債務律師,或者直接委托律霸網律師幫您擺脫法律困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工不服勞動仲裁該怎么去處理
2021-01-03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交通事故庭外調解流程有哪些
2021-02-12孩子的法定監護人一般是一個還是兩個
2021-02-21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1-03-08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房屋保全之后如何處理
2020-12-13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婚內財產保全保險以及注意事項
2021-02-17汽車浸水保險如何賠?
2021-01-10責任準備金
2020-11-242025年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怎么辦
2020-12-12企業內部承包合同會不會受勞動法調整呢
2020-12-09私自轉讓土地建房,法院判決協議無效嗎
2021-02-18土地轉讓規定是什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