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生前借給他人20萬,借款人先還了5萬,但沒有重新打借條,而是在原借條上“模糊”地進行了說明。債主死后,家人拿這個借條向借款人要錢,看到借條上的說明模糊不清,借款人不認賬了,雙方最終僵持到法院。日前,先后經過延邊州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債權人家屬終于拿回了15萬元欠款。
死后留下20萬元的借條
金某是延吉市某學校財務處處長,在職期間曾借給財務處女職員樸某20萬元。當時,樸某給金某打了一張20萬元的借條。3個月后,樸某還金某5萬元,金某在原借條上寫下了“—5萬,余15萬元”,且借條左下角寫有“暫借15萬元”的字樣。沒想到就是這隨意寫上的幾個字,為后來索要借款帶來了麻煩。借條開出沒幾天,金某因涉嫌經濟問題被停職檢查,2006年2月份,被停職檢查的金某因病去世。
借款人拒不認賬難討債
金某去世后,家人看到了金某留下的這張借條,便找樸某索要欠款。可面對這張有瑕疵的20萬元借條,樸某稱欠款早已結清。
金某的家人認為,如果樸某已償還了15萬元借款,金某根本沒有必要在借款單上書寫任何內容,因為一旦借款結清樸某應該收回借條。同時,金某家人對借條上特別注明的“暫借15萬元”字樣也提出了異議:“如果15萬元還了,他無需再寫‘借’的字樣,要是為了證明樸某還錢了,他該寫‘收到’才對。”可對于金某家人的質疑,樸某堅稱借款已還。金某家人無奈將樸某告上法庭。
兩次法院審理追回欠款
延吉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金某家屬主張樸某沒有償還15萬元借款,但其向法庭提供的借款單不足以證明樸某沒有償還借款。該借款單是有瑕疵的證據,應由金某家屬來舉證說明借款的形成,但金某的家人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予以證明自己的主張。法院一審判定樸某無需向金某家屬支付15萬元。
金某家屬不服判決結果,向延邊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延邊州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在雙方當事人對樸某向金某借款20萬元,以及之后償還5萬元的事實均無異議的情況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條第2款規定: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即是否償還余款15萬元的舉證責任應分配給被上訴人樸某,而非由上訴人提供證明。由于樸某不能拿出證據證明借款已結清,因此法院最終判決樸某向金某家屬支付15萬元欠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談好賠償款可以強拆嗎
2020-12-25中國駐外使領館可以辦理哪些公證?
2021-01-26婚后女方私自流產違法嗎
2021-01-06借貸軟件侵犯個人隱私如何解決
2021-02-28什么是合同解除權
2021-01-13超市摔倒超市負什么責任
2021-02-24法院保全房產能不能過戶
2021-01-17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公司可以跟工傷人員解除合同嗎
2020-12-03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60歲老人被撞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3-19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什么是合同保證保險
2020-12-01意外險拒賠的幾種情況分別是什么
2021-01-26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怎樣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19如何認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效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