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婚禮錄像丟失當事人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律師解答:我國法律對于精神損害賠償的最早規定是2001年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精神損害賠償解釋》),該解釋首次對審理民事侵權案件中正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做了明確的規定。在此之前的《民法通則》及《〈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實施意見》中,對所有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均未規定精神損害賠償。
相關法律常識: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精神損害賠償解釋》所適用的范圍僅僅是對人格權和身份權,以及對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的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所造成的侵權,而對于因違約造成的精神損害則不包括在此范圍之內。在司法考試理論中,均明確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只能以侵權方式提出請求,而我國的法學專家、學者也普遍持這種觀點,司法實踐中對于因違約要求損害賠償的支持率也非常低,仍處于探索觀望階段。
對于違約引起的精神損害賠償,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未明確予以反對。在《民法通則》第112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該規定中的“損失”并沒有明確限定為財產損失,而排除違約精神損害,因此,既然法律沒有禁止,在實踐中就完全可以根據客觀情況給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復議申請書的內容包含有哪些
2021-01-16勞動局調解要多長時間
2021-02-24辦婚禮不領證是騙婚嗎
2020-12-16商號權如何救濟
2021-02-12抵押權的追及性
2021-03-19繼承人滿足何種條件才能參與繼承
2021-01-13建設單位非法占用耕地如何處罰
2020-11-29哪些人加班沒有加班工資
2021-02-22上海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2勞動調解途中反悔怎么辦
2021-03-20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保險合同違約責任有哪些
2021-03-07保險逾期未交由誰承擔責任
2020-12-15征地拆遷工作流程
2020-11-28國有土地使用權拆遷后怎么處理
2020-12-11拆遷安置房離婚分割怎么進行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