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的關系
1、隱名股東雖不是公司名義上的股東,但由于公司的成立起因于隱名股東的出資,根據資本維持和不變的原則,隱名股東不得抽回資金,逃避風險和責任。
2、出資人與他人約定以該他人名義出資的,其約定不得對抗公司。但有限責任公司半數以上的其他股東明知實際出資人的出資,且公司已經認可以其以股東身份行使權利的,如無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節,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實際出資人對公司享有股權。
3、一方出資,另一方以股東名義參加公司,雙方約定實際出資人為股東或者實際出資人承擔投資風險,實際出資人主張名義出資人轉交股息和其他股份財產利益的,如無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節,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一方出資,另一方以股東名義參加公司,雙方未約定出資人為股東或者出資人承擔投資風險,且出資人亦未以股東身份參與公司管理或者以股東名義向公司主張過權利的,出資人僅對以股東名義參加公司者享有債權;其起訴主張享有股權或者享有股東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因公司股東有出資不足、抽逃出資等行為,公司債權人向名義出資人主張其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出資人向公司債權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實際出資人追償因此遭受的損失。公司債權人將名義出資人與實際出資人列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6、未經他人同意以該他人名義登記為股東的,申請登記行為人應當承擔因此產生的后果;公司或者公司債權人主張被冒名登記為股東者承擔股東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
7、雙方約定一方實際出資,另一方以股東名義參加公司,且約定實際出資人為股東或者承擔投資風險的,如實際出資人主張名義出資人轉交股份財產利益,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的除外。
8、一方實際出資,另一方以股東名義參加公司,但雙方未約定實際出資人為股東或者承擔投資風險,且實際出資人亦未以股東身份參與公司管理或者實際享受股東權利的,雙方之間不應認定為隱名投資關系,可按債權債務關系處理。在上述實際出資人與顯名股東之間發生的糾紛中,可以列公司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除廠房是否需要向政府部門報告
2020-12-11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辦理反擔保抵押措施有什么條件
2021-03-11普通合伙企業的財產轉讓
2021-03-22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
2020-12-2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某業主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是如何
2021-03-01人身保險殘疾程度劃分為幾種
2021-01-29意外保險哪些人不理賠
2021-03-09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