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醫療糾紛訴訟的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五方面:醫療人員醫德素養差、工作中的失職、技術上的原因、意外情況、家屬另有需求。具體情況如下:
1、社會方面因素
(1)目前我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落后,個人對醫療費用承擔能力低下,是醫療糾紛日益增多的基礎。
(2)社會輿論總偏向于“弱者”的觀念,媒體對醫療糾紛不負責任的報道,助長患者及家屬的對抗心態和勢力。
(3)社會法制觀念薄弱。執法機關在干預、協助處理醫療糾紛中執法力度不夠,致使醫院陷入被動局面。
2、病人方面因素
(1)患者對專業醫學常識了解甚少,對醫療效果的期望值過高,出現難以預料的問題時,就對醫療過程或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進行懷疑、抱怨。
(2)參與醫療糾紛的對象不斷擴大。有策劃有組織干擾正常醫療工作,大造聲勢,漫天要價。
(3)患者及家屬對醫療糾紛不進行司法處理。許多患者、家屬明知自己無理取鬧或醫院無過錯,偏要進行“協商”,對醫院實行敲詐勒索。
3、未說明可能之后遺癥和藥物副作用
這項原因其實也屬于醫患雙方對于愈后認知的差距,醫師在進行治療之前,并未向病人說明或詳細解釋可能產生之后遺癥,因而在去除原有之病狀后,產生出后遺癥時,病人無法接受,進而引發糾紛。
有些藥物之副作用,只有在比例極少的病人會發生,醫師在用藥時,往往忽略告知病人,或是怕告知以后,病人反而拒絕服用的情況,因而沒有告知病人這些藥物的副作用,當病人有嚴重的副作用產生,自然怪罪醫師。
4、醫院責任方面的原因
(1)、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生硬;對病情觀察不仔細,導致診斷錯誤;值班不堅守崗位,搶救不及時;對急、危重病人不及時轉院,延誤治療;
(2)、“馬虎”現象:操作不到位,技術不精益求精,工作不踏實,敷衍了事,違反醫療操作規程;
(3)、違反《執業醫師法》、《護士管理辦法》、《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處方管理辦法》以及《鄉村醫生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糾紛發生后處于舉證不力的境地;
(4)、更為嚴重的是上下級醫師或同行之間在病人面前相互拆臺,導致醫患糾紛一觸即發;
(5)、違反醫療機構的規章制度,不能服從管理。
醫療事故刑事責任有哪些?
正確處理醫療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醫療事故糾紛判斷的依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下班途中工傷認定辦法
2021-02-18醫院患者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1-01-18構建規范的控制環境的重要性
2021-01-11附條件的租賃合同能隨意解除嗎
2020-11-30實習期簽訂兩年合同辭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0-11-13涉外離婚訴訟有什么風險
2020-12-10社會團體能否強行變更法人
2020-12-11無期徒刑怎么算立功
2020-12-14法院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的條件
2021-02-02交通意外保險的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2-12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