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險詐騙罪犯罪主體是哪些人
犯罪主體為個人和單位,具體指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
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并按照保險合同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本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可以是被保險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可以是受益人。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
二、有哪些保險詐騙方式
保險詐騙的行為方式有以下五種:
(一)財產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保險標的是指作為保險對象的物質財富及其有關利益、人的生命、健康或有關利益。故意虛構保險標的是指在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時,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保險對象。以為日后編造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
(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保險合同約定保險人只對因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原因引起的保險事故承擔賠償責任,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隱瞞發生保險事故的真實原因或者將非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原因謊稱為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原因以便騙取保險金;對確已發生保險事故造成損失的。則故意夸大損失的程度以便騙取額外的保險金。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這是指在保險合同期內,人為地制造保險事故,造成財產損失,以便騙取保險金。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這是指在人身保險中,為騙取保險金,制造賠償條件,故意采用不法手段,造成被保險人的傷亡或疾病。行為人具備上述五種行為方式之一,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構成保險詐騙罪。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個人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10000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
綜上所述,保險詐騙罪屬于特殊主體犯罪,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只有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才能構成此罪,而現實中,自然人和單位都是可以構成該罪的。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8行政訴訟立案到裁決多長時間
2021-02-15運營一款游戲需要具備的資質有哪些
2021-03-11判3年多久可以申請假釋
2021-01-12道路交通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9分手協議是指什么
2021-02-20婚前財產子女繼承公證書怎么立
2021-02-27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保險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2021-03-08稅務代理的業務范圍是什么
2021-03-22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土地承包權到期應該如何處理
2021-03-12荒山承包變工業用地可以嗎
2021-03-09法院能否對被執行人家庭成員拆遷補償款一并凍結扣收
2021-03-19對房地產拆遷評估合法性的認識
2020-11-21現在取消貨幣補償了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