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罪是結果犯,它必須達到法定結果才能成立。
法定結果(即偷稅罪成立的最低標準)有兩個:其一,偷稅數額達一萬元以上,且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其二,行為人因偷稅受到兩次行政處罰。這兩點呈并列關系,行為人只要具備其中一點,即可構成偷稅罪。第一點要求行為人既要達到“一萬元”這一絕對數額標準,又要達到“百分之十”這一相對比例標準。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數額加比例”標準。
第二點所要求的“兩次行政處罰”標準是一項富有特色的規定。凡經濟犯罪,定罪量刑幾乎皆以犯罪數額為依據,這是經濟犯罪的損失時以數額表示的特性使然,偷稅罪作為--種經濟犯罪,在為其規定了定罪量刑的數額標準后、又為其特設了一個“兩次行政處罰”的標準,亦可說是“補充規定”的一項創舉。該規定實際上確立了一項“依據數額,不唯數額”的定罪量刑原則,而對行為人的一貫表現給予考慮,行為人在實施偷稅犯罪行為以前,曾因偷稅而受到兩次行政處罰,這一事實說明行為人的主觀惡性比較嚴重的。所謂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即指罰款。《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條規定,行為人實施了偷稅行為,但卻未達到“一萬元”及“百分之十”這一雙項標準,即不構成偷稅罪,可由稅務機關對該行為人處以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款,司法實踐中,有些納稅人“大偷沒有,小偷不斷”,即經常偷稅,但都未達到法定標準,以此來逃避刑事制裁,實際上是鉆法律的空子。(必須明確,“小偷”數額累計達到一萬元和應納稅的百分之十者,也滿足法定要求條件,而不應視為一次性計算。)“兩次行政處罰”的規定,給偷稅人劃了一條“事不過三”的定罪界限,只要行為人曾因偷稅受到過兩次行政處罰,再實施新的偷稅行為時,不管數額是否達到“數額加比例”標準,都可以認定為偷稅罪。這一規定將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緊密地聯系起來,它把對犯罪結果的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星期六不上班算曠工嗎
2020-12-09中秋節、國慶節超時加班違反勞動法嗎
2021-02-08賣房已收定金怎樣反悔
2021-03-16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護工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學生在校磕掉牙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5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有哪些職責
2020-11-10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勞務外包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有關產品質量責任保險的爭議處理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4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保險費率是否適用價格法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