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破產案件中,出現的種種侵害債權人合法權益的欺詐行為,已成為破產制度順利實施的嚴重障礙,必須認真研究解決。要正確界定破產欺詐行為的表現及其范圍,首先必須樹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體制和破產法理論的正確觀念。并不是在破產程序中所有使債權人不能全部受償,彌補經濟損失的行為,都是破產欺詐行為。債權人因此而受到的損失,是在向市場經濟轉化過程中,難以完全避免的正常經營風險。破產企業逃避債務是破產責任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規避破產法律規范的行為。根據我國破產法的規定和實際情況,一般而言,破產欺詐行為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1.隱匿、轉移企業財產
企業破產使企業不能繼續生產經營,其全部財產用來清償債務。債務人往往考慮的不是能清償多少是多少,而是盡量減少清償的數額,其行為方式是隱匿、轉移財產。特別是“債務人申請破產”須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的規定,致使企業的主管部門為了達到使該企業“起死回生”、重新建立的目的,從部門利益出發,暗中施計,使企業隱匿、轉移企業財產。其實質是變相的逃避債務。某些人對破產制度的不正確理解也助長了此種欺詐行為的發生。如有人認為,將己達到破產界限的企業中尚有經營價值的資產或部門分離出來,形成新的經濟實體,然后再申請破產,以減少破產損失,并稱之為“先分后破”方式②。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這樣做固然使破產企業的損失減少了,但卻將所減少的損失全部轉嫁債權人身上,實際上形成抽逃資產、逃避債務的后果,對此必須予以糾正。
所謂隱匿財產,是指企業在因資不抵債而宣告破產的情況下,為謀私利而隱匿,破產財產的行為。企業被宣告破產時,其破產企業的財產除優先撥付破產費用外,按照破產財產順償程序進行清償,任何組織、個人都不得隱匿、轉移破產財產。至于破產財產的范圍,根據《破產法》第28條規定,是指:(1)宣告破產時破產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2)破產企業在破產宣告后至破產程序終結前所取得的財產:(3)應當由破產企業行使的其他財產權利。除此以外,己作為擔保物的財產不屬于破產財產;擔保物的價款超過其擔保的債務數額的,超過部分屬于破產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房屋裝修行為是禁止的
2021-01-08村委會換屆選舉手續有哪些
2021-02-03合理實施哪些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2021-01-25掛名法人代表有什么后果
2021-01-06七級傷殘嚴重嗎
2021-02-09合伙協議的內容包含哪些
2021-01-08仲裁員在仲裁過程中應該做什么
2021-03-10調解后財產還查封嗎
2021-01-01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商業銀行接管決定是否要公布
2021-01-05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試用期轉正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22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何認定
2020-12-14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購買車險后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