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商務部
【發布文號】公告2007年第63號
【發布日期】2007-08-14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反傾銷條例》的規定,商務部于2006年8月15日發布2006年第56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
立案調查。
復審產品范圍與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2002年第20號公告規定的產品范圍一致。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五十條規定,商務部對如果終止二氯甲烷反傾銷措施,傾銷和損害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了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向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提出了繼續征收反傾銷稅的建議。
根據調查結果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決定,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裁定
經調查,商務部裁定,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原產于英國、美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對中國的傾銷可能繼續發生,原產于德國、荷蘭的進口二氯甲烷對中國的傾銷可能再度發生;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對中國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有可能再度發生。
二、反傾銷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五十條規定,根據商務部的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本公告生效之日起,繼續按照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2002年第20號公告規定的產品范圍和反傾銷稅率,對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
三、本公告自2007年8月15日起執行。
四、行政復議和
行政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對本復審決定不服的,利害關系方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特此公告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二○○七年八月十四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
一、原反傾銷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于2002年6月20日發布2002年第20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征收反傾銷稅(以下稱原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自2001年8月16日起5年。
2003年3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十屆一次會議批準,由新組建的商務部承擔反傾銷調查職能。
原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沒有利害關系方就措施向調查機關申請任何形式的復審調查。
二、復審調查程序
(一)到期公告
2006年2月16日,商務部發布2006年第3號公告,原反傾銷措施將于2006年8月16日到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規定,經復審確定終止征收反傾銷稅有可能導致傾銷和損害的繼續或者再度發生的,反傾銷稅的征收期限可以適當延長。
自該公告發布之日起,國內產業可在原反傾銷措施終止日60天前,向商務部提出書面復審申請。
(二)申請
2006年6月15日,商務部收到
四川鴻鶴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浙江衢化氟化學有限公司等兩家企業代表中國二氯甲烷產業正式遞交的反傾銷期終復審調查申請。
申請人及其支持人請求商務部對原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并裁定維持該反傾銷措施。申請的理由為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對中國的傾銷行為可能繼續或再度發生,國內產業損害有可能繼續發生。
(三)立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規定,商務部對申請人資格和申請書的主張及相關證明材料進行了審查,認為申請人資格和申請書符合立案要求。
根據審查結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六條、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規定,商務部于2006年8月15日發布2006年第56號公告,決定對原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調查。
沒有利害關系方就本次復審立案發表評論。
(四)復審調查內容
本次復審調查內容為,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是否可能導致傾銷和損害的繼續或再度發生。
(五)調查期
本次復審的傾銷調查期為2005年4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以下簡稱損害調查期)為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
(六)立案通知
在立案公告之前,商務部將期終復審申請有關事宜通知了各涉案國駐中國大使館。
2006年8月15日,商務部向涉案國駐中國大使館通知了立案事宜,并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請書公開文本。商務部通知了已知的涉案國生產商和出口商。
同日,商務部就立案事宜通知了申請人。
(七)登記應訴
2006年8月15日,商務部在2006年第56號公告中公布,任何利害關系方可于立案公告發布之日起20天內,向商務部申請參加應訴。
如利害關系方未在立案公告規定的時間內向商務部登記應訴,則商務部有權拒絕接受其遞交的有關材料,并有權根據掌握的現有材料做出裁定。
在規定的應訴期限內,英國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INEOS Chlor Limited)通過代理律師向商務部提出申請,登記參加此次期終復審的傾銷調查和損害調查。
(八)傾銷調查與損害調查
1、傾銷調查
(1)收集證據
立案后,調查機關通過以下方法和渠道,收集了有關證據:
向應訴公司發放了調查問卷和補充問卷。在規定期限內,應訴公司提交了答卷和補充答卷。
要求申請人進一步提供了有關正常價值、出口價格、相關調整因素、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等方面的相關證據。
調查機關對申請書和申請人補充提交的材料、應訴公司答卷和補充答卷在可能的范圍內進行了審查核實。
通過有關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了解了世界和中國二氯甲烷市場等方面的相關數據。
根據海關統計,調取了有關涉案產品的進口數量、價格、金額等數據。
查證了有關國際協定及其他國家對涉案國涉案產品采取消費限制或貿易限制措施的情況。
(2)聽證會
調查機關給予利害關系方提請召開聽證會的機會。復審調查期間,沒有利害關系方申請召開聽證會。
(3)披露
本案裁定前,調查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五條、《反傾銷調查信息披露暫行規則》第三條的規定,就有關傾銷繼續或者再度發生的可能性調查所依據的基本事實,向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提供信息的利害關系方以及出口國政府進行了披露,并給予有關利害關系方提出評論意見的機會。
在規定的時限內,沒有利害關系方對披露發表評論意見。
2、損害調查
(1)成立產業損害調查組
立案后,調查機關成立了二氯甲烷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產業損害調查組,負責本案的調查工作。
(2)發放和收回調查問卷
2006年9月13日,調查機關向已知的所有中國國內生產者和參加調查活動的國外生產商、出口商發放了《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和《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并在規定的時間內收回了《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和《國外(地區)生產者/出口商調查問卷》的答卷。
(3)聽取申請人陳述
2006年9月15日,調查機關聽取了申請人陳述的申請理由及對本案的相關意見。
(4)實地核查
2007年3月至4月期間,調查機關對申請人浙江衢化氟化學有限公司和四川鴻鶴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等兩家企業進行了實地核查。
(5)信息披露
在本案裁定前,調查機關根據調查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和《產業損害調查信息查閱與信息披露規定》,向有關利害關系方披露了裁定所依據的基本事實,并為其提供了提出評論意見的機會。信息披露期間,沒有利害關系方提出評論意見。
調查機關對申請書及所附證據材料、收回的調查問卷、實地核查的結果進行了認真分析和評估,對利害關系方的意見依法給予了充分考慮。
三、被調查產品及調查范圍
產品名稱:二氯甲烷
英文名稱:dichloromethane或者methylene chloride
稅則號: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29031200。
被調查產品的具體描述和主要用途與原反傾銷調查的被調查產品一致。
調查范圍: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
四、國內同類產品和國內產業
(一)同類產品
根據原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與中國國內生產的二氯甲烷在物理特性、生產制造過程、使用原料、最終用途等方面均是相同的,屬于同類產品。在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和中國國內生產的二氯甲烷均未發生實質性變化,因此,調查機關認定,中國國內生產的產品與被調查產品應屬同類產品。國內生產的產品與被調查產品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1、國內生產的產品在物理特性、化學性質上與被調查產品相同,在產品規格和包裝方面與被調查產品相同或相似。
2、國內生產的產品與被調查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基本相同,制造和生產工藝基本相同。
3、國內生產的產品與被調查產品主要采用甲醇法生產線,其生產工藝及過程基本相同,產品質量相同或相近。
4、國內生產的產品與被調查產品在用途上相同,主要用于涂料溶劑、金屬脫脂、氣煙霧噴射劑、聚氨酯發泡劑及制造安全電影膠片和聚碳酸、防腐材料、醫藥生產的中間體萃取等,均沒有可替代產品。
5、國內生產的產品與被調查產品的銷售渠道基本相同。
中國國內生產的產品與被調查產品在物理特性、化學性質、原材料構成、生產工藝、產品用途、銷售渠道等方面表現為相同或相似,具有相似性,屬于同類產品。
(二)國內產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調查機關對代表中國國內產業申請期終復審的兩家企業,四川鴻鶴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浙江衢化氟化學有限公司和支持企業
江蘇梅蘭化工有限公司進行了審查。上述企業2005年二氯甲烷產量之和占同期全國總產量的主要部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規定,可以代表中國國內產業(以下簡稱國內產業)。除特殊說明外,本案裁定中損害調查所依據的國內產業數據,均來自上述申請人。
五、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一)傾銷調查期內的傾銷情況
英國
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以下稱應訴公司)是唯一應訴并提交傾銷答卷的英國公司。經審查,應訴公司答卷主張的傾銷調查期內對華出口數量與中國海關統計的英國對華出口數量基本一致,調查機關認為,其傾銷調查期內對華出口被調查產品的情況可以代表同期英國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情況。
1、正常價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四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在審查應訴公司答卷的基礎上,決定以應訴公司報告的國內銷售價格作為確定正常價值的基礎,對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進行了認定。
2、出口價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五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在審查應訴公司答卷的基礎上,決定應訴公司報告的實際對華出口價格作為確定出口價格的基礎,對被調查產品的出口價格進行了認定。
3、調整及比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六條的規定,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應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進行比較。
調查機關在審查應訴公司答卷的基礎上,接受了應訴公司關于對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因素進行調整的主張,并在同一貿易環節對其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進行了比較。
其他涉案國
由于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生產商、出口商沒有應訴并提交答卷,調查機關無法直接獲得其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調整因素等數據和證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上述涉案國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因素等進行認定。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材料是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并以此為基礎對上述涉案國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進行了認定,對影響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可比性的因素進行了調整,并在同一貿易環節對正常價值和出口價格進行了比較。
經調查顯示,傾銷調查期內,原產于英國、美國、韓國的二氯甲烷對華出口仍然存在傾銷。
申請人主張,荷蘭傾銷調查期內對華出口被調查產品不存在傾銷,但存在傾銷再度發生的可能性。調查機關經調查認為,荷蘭被調查產品2005年對華出口平均價格為520.85美元/噸,與傾銷調查期的平均價格743.40美元/噸有較大差異。為此,調查機關對傾銷調查期荷蘭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數量和價格情況進行了考察。傾銷調查期內荷蘭對華出口被調查產品總數量21.97噸,僅占其原反傾銷措施前2000年對華出口數量的0.37%。除去來料加工貿易,對華出口數量僅為9.25噸,并且全部集中在2005年8月當月。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沒有對華出口。8月份對華出口平均單價達961美元/噸。這種個別月份平均單價的奇高導致了傾銷調查期平均價格的突然上揚。調查機關認為,這種數量極少且交易非常集中的出口,難以反映荷蘭被調查產品正常的對華出口價格,該數量基礎上的價格信息不足以說明荷蘭被調查產品傾銷調查期內的對華傾銷情況。此外,原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間,沒有荷蘭生產商或出口商向調查機關提起傾銷及傾銷幅度期中復審,很難表明傾銷調查期荷蘭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不存在傾銷的情況是持續的。綜上考慮,調查機關決定對荷蘭傾銷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調查。
申請人主張,德國傾銷調查期內對華出口被調查產品仍然存在傾銷。調查機關經調查認為,德國被調查產品2005年對華出口平均價格為640.43美元/噸,2006年一季度的平均價格為400美元/噸,均與傾銷調查期的平均價格879.80美元/噸有較大差異。為此,調查機關對傾銷調查期德國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數量和價格情況進行了考察。傾銷調查期內德國對華出口被調查產品總數量28.51噸,僅占其原反傾銷措施前2000年對華出口數量的0.44%。除去來料加工貿易,對華出口數量僅為2.96噸。2005年4月(調查期首月)一般貿易對華出口數量85公斤,金額1590美元,平均單價高達18705美元/噸。這種個別月份平均單價的奇高導致了傾銷調查期平均價格的突然上揚。調查機關認為,這種數量極少的出口,難以反映德國被調查產品正常的對華出口價格,該數量基礎上的價格信息不足以說明德國被調查產品傾銷調查期內的對華傾銷情況。因此,調查機關決定對德國傾銷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調查。
(二)傾銷繼續的可能性
英國
調查機關決定以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和復審申請人提交的數據和信息為基礎,審查英國被調查產品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1、存在傾銷繼續的背景
根據原反傾銷措施,英國被調查產品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稅率為6%-39%。前述傾銷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英國被調查產品依然存在對中國繼續傾銷的事實。
2、出口能力
(1)產能、產量、庫存和閑置產能
應訴公司主張其為英國唯一的二氯甲烷生產商,申請人對此沒有發表評論意見。調查機關決定以應訴公司提交的數據為基礎,審查英國被調查產品的生產情況。
英國是全球二氯甲烷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其傾銷調查期的產能約占全球總產能的10%。
自2001以來,英國一直擁有二氯甲烷產品的巨大產能和產量。其產能自2001年以來呈不斷上升趨勢,傾銷調查期較2001年增長了4%,并且未來兩年還會進一步擴大;產量自2001年以來也呈上升趨勢,傾銷調查期較2001年增加約16%,預計未來兩年仍會有所增長;但產能利用率一直不高,保持在62%-72%。
英國二氯甲烷存在較大閑置產能和庫存,自2001年以來,其閑置產能和庫存占中國同期總進口量的比例為62%-121%,占中國同期表觀消費量的比例為15%-48%。因此,如果英國生產商、出口商將其閑置產能和庫存完全釋放并轉向中國市場,英國二氯甲烷產品對華出口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2)產能調節
甲烷氯化物產品生產流程由一套聯產裝置完成,先產出一氯甲烷,經過進一步氯化,同時分離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其中以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為主,兩者產能及產量可進行一定幅度的調整。根據申請人提供的信息,英國二氯甲烷產能在現有裝置的基礎上,經調節還可增加40%。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及其相關修正案(以下稱《蒙約》)嚴格規定了四氯化碳和F22(也稱氟利昂22,主要用作制冷劑)的淘汰時間表。關于四氯化碳,《蒙約》要求發達國家1995年開始削減生產和消費,1996年完全停止生產和消費,發展中國家2005年開始削減生產和消費,2010年完全停止生產和消費;關于F22,《蒙約》要求發達國家1996年開始分階段削減消費,并于2030年完全停止消費;發展中國家2016年開始削減消費,并于2040年完全停止消費。三氯甲烷的主要用途為生產制造F22,約占其消費的70%。
英國是《蒙約》的簽約國。《蒙約》對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響到三氯甲烷的生產和消費,進而可能刺激甲烷氯化物生產商調整產能,減少三氯甲烷加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2004年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2004年第8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英國的進口三氯甲烷征收32%-96%的反傾銷稅,英國三氯甲烷對華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為緩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響,英國涉案企業有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進一步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3)英國國內市場的消費情況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場消費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英國市場消費量 4.05 2.03 3.74 3.15 2.76 2.51
2001年以來,世界二氯甲烷消費量逐年增長,從 2001年的59.52萬噸到2006年的90.25萬噸,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33%。相對其巨大的產能產量,英國國內消費嚴重不足,并且同期英國國內市場對二氯甲烷的消費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年平均下降率為7.60%。
1999年3月11日,歐盟頒布并實施了《關于限制在某些裝置和工作中因使用有機溶劑而引起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1999/13/EC號指令》(簡稱VOC指令,“VOC”為揮發性有機物的英文的縮寫)。該指令的目的在于逐漸減少因使用有機溶劑而引起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以限制不穩定有機化合物揮發帶來對環境,尤其是空氣環境,以及對人體健康的直接或潛在影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生產有機溶劑產品,受VOC指令限制,其消費受到影響。在可預見的將來,英國國內二氯甲烷消費市場因VOC指令的實施而日益萎縮的狀況不會改變。
(4)對國外市場依賴程度
根據英國海關統計的數據,自2001年以來,英國二氯甲烷產品的出口數量總體呈增長趨勢,傾銷調查期的出口數量較2001年增長了18.14%,出口數量占其總產量的比例平均達66.14%,說明英國二氯甲烷產品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一直很高。
3、對華出口情況
單位:萬噸,美元/噸
年份項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對華出口數量 0.96 0.99 0.79 1.04 0.48 0.35 0.30
對華出口價格 486.86 484.25 471.26 531.38 654.85 717.44 706.57
中國表觀消費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0 25.72 25.99
在華市場份額 8.90% 9.14% 7.35% 6.59% 2.35% 1.36% 1.15%
2000年以來,中國二氯甲烷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較2000年表觀消費量增長達140.87%。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0年英國對華出口數量為0.96萬噸,傾銷調查期對華出口數量為0.30萬噸,受到反傾銷措施制約,英國對華出口數量呈大幅下降趨勢,降幅達到68.75%。相對于中國二氯甲烷市場表觀消費量的不斷增長,英國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明顯下降,與2000年的8.90%相比,傾銷調查期內的英國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僅為1.15%,下降幅度達87.08%。
2001年原反傾銷措施實施以來,英國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價格呈上升趨勢,傾銷調查期較2001年上漲45.13%,該增長與世界市場二氯甲烷的價格漲勢一致,但低于世界市場同比52.27%的漲幅。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內英國二氯甲烷產品對華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
4、對第三國出口價格
傾銷調查期內,英國向中國外的第三國市場出口二氯甲烷產品的平均價格為562美元/噸(FOB價格)。其對第三國出口中,有約40%的出口低于正常價值水平,存在大量低價出口的情況。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該情況很可能發生在向中國的出口中。
上述調查表明,存在反傾銷措施的情況下,英國二氯甲烷對中國出口傾銷仍在繼續;英國擁有二氯甲烷巨大的產能、產量,并且未來幾年還會進一步擴張;受國際條約以及三氯甲烷反傾銷措施的限制,經調節,其二氯甲烷的產能產量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如果再釋放其閑置產能和庫存,對華出口能力將極大增強;相對其巨大的產能產量,英國國內消費嚴重不足,并且英國國內二氯甲烷需求呈下降趨勢,消費市場萎縮的狀況將因有關法律的實施而不會發生改變;嚴重過剩的生產能力,伴隨國內消費市場的萎縮,英國二氯甲烷產品出口依賴程度很高,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受原反傾銷措施制約,英國對華出口情況表明,英國不以傾銷價格無法保持其在華市場份額和出口數量;此外,英國大量以低價甚至傾銷的價格水平向第三國出口二氯甲烷,說明尋求國外市場的強烈需要。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英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的傾銷很可能繼續。
美國
由于沒有美國生產商、出口商應訴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調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美國被調查產品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信息是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
1、存在傾銷繼續的背景
根據原反傾銷措施,美國被調查產品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稅率為49%-58%。前述傾銷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美國被調查產品依然存在對中國繼續傾銷的事實。
2、出口能力
(1)產能、產量和閑置產能
美國是全球二氯甲烷的最主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自2001以來一直擁有巨大產能和產量,其傾銷調查期的產能約占全球總產能的21%,有很大的出口能力。
美國二氯甲烷的產能、產量在2001年-2003年呈上升趨勢,2003年以來一直保持著較高水平。傾銷調查期與2001年相比,產能增長了2.86萬噸,達26萬噸,增長幅度為12.36%;產量增長1.2萬噸,達14.4萬噸,增長幅度為9.09%,低于同期產能增長速度。2001年至傾銷調查期期間,其產能利用率持續低下,維持在55.38%-61.31%。
自2001年以來,美國二氯甲烷一直擁有巨大的閑置產能,傾銷調查期閑置產能達11.6萬噸,占同期中國總進口量的比例高達297.44%,占同期中國表觀消費量的比例達95.81%。如果美國生產商、出口商將其閑置產能完全釋放并轉向中國市場,美國二氯甲烷產品對華出口能力還會進一步增強。
(2)產能調節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產能產量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調節。根據申請人提供的信息,美國二氯甲烷產能在現有裝置的基礎上,經調節還可增加40%。
美國是《蒙約》的簽訂國。《蒙約》對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響到三氯甲烷的生產和消費,美國涉案企業有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2004年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2004年第8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三氯甲烷征收96 %的反傾銷稅,美國三氯甲烷對華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為緩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響,美國涉案企業很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進一步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3)美國國內市場的消費情況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場消費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美國市場消費量 9.4 10.1 9.3 7.9 8.4 7.97
2001年以來,世界二氯甲烷消費量逐年增長,從 2001年的59.52萬噸到2006年的90.25萬噸,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33%。相對其巨大的產能產量,美國國內消費嚴重不足,并且同期美國國內市場對二氯甲烷的消費量呈下降趨勢,從 2001年的9.4萬噸到2006年的7.97萬噸,年平均下降幅度為3.04%。
根據申請人主張,美國《凈化大氣法》、《安全飲用水法》、《資源保護和恢復法》、《呼吸保護標準29CFR1910.134》等法律,對二氯甲烷在其國內的消費進行了限制。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國內二氯甲烷消費市場因以上法律的實施而萎縮的狀況不會改變。
(4)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出口數量 5.28 5.36 7.42 7.63 7.18 6.25
產量 13.2 14.7 15.94 14.45 14.5 14.4
出口數量占產量的比例 40% 36.46% 46.55% 52.80% 49.52% 43.40%
2001年以來,美國二氯甲烷產品的出口數量總體呈增長趨勢,由2001年的5.28萬噸增加到傾銷調查期的6.25萬噸,增長幅度為18.37%,出口數量占其總產量的比例平均達44.79%。說明美國二氯甲烷產品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一直較高。
3、對華出口情況
單位: 萬噸,美元/噸
年份項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對華出口數量 1.34 0.26 0.02 0.18 0.94 0.90 0.52
對華出口價格 387.85 414.33 740.99 484.89 532.51 641.63 638.10
中國表觀消費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 25.72 25.99
在華市場份額 12.42% 2.40% 0.19% 1.14% 4.61% 3.50% 2.00%
2000年以來,中國二氯甲烷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較2000年表觀消費量增長達140.87%。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0年美國對華出口數量為1.34萬噸,傾銷調查期對華出口數量為0.52萬噸,受反傾銷措施制約,美國對華出口數量急劇下降,2001年對比2000年降幅達80.60%。雖然2004年開始有所回升,但遠未達到措施前其出口水平。
相對于中國二氯甲烷市場表觀消費量的不斷增長,美國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明顯下降。與2000年12.42%的市場份額相比,傾銷調查期內的美國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僅為2%,下降幅度達83.90%。
反傾銷措施實施以后,美國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價格有所上升,傾銷調查期較2001年上漲54%,該增長與世界市場二氯甲烷價格52.27%的漲勢一致。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內美國二氯甲烷產品對華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
4、對第三國出口價格
傾銷調查期內,美國國內二氯甲烷正常價值為753.35美元/噸,向中國外的第三國市場出口二氯甲烷產品的平均價格為723美元/噸(FOB價格),該價格未經調整已低于其正常價值。其對第三國出口中,有66.93%的出口低于正常價值水平,存在大量低價出口的情況。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該情況很可能發生在向中國的出口中。
上述調查表明,存在反傾銷措施的情況下,美國二氯甲烷對中國出口傾銷仍在繼續;美國擁有二氯甲烷巨大的產能、產量,受國際條約以及三氯甲烷反傾銷措施的限制,經調節,其二氯甲烷的產能產量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如果再釋放其閑置產能,對華出口能力將極大增強;相對其巨大的產能產量,美國國內消費嚴重不足,并且美國國內二氯甲烷需求呈下降趨勢,消費市場萎縮的狀況將因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而不會發生改變;嚴重過剩的生產能力,伴隨國內消費市場的萎縮,美國二氯甲烷產品出口依賴程度將不斷提高,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受原反傾銷措施制約,美國對華出口情況表明美國不以傾銷價格無法保持其在華市場份額和出口數量;此外,美國大量以低價甚至傾銷的價格水平向第三國出口二氯甲烷,說明尋求國外市場的強烈需要。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美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的傾銷很可能繼續。
韓國
由于沒有生產商、出口商應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韓國被調查產品傾銷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了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信息是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
1、傾銷調查期內存在傾銷
根據原反傾銷措施,韓國被調查產品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稅率為4%-28%。前述傾銷調查表明,傾銷調查期韓國被調查產品依然存在對中國繼續傾銷的事實。
2、出口能力
(1)產能、產量和閑置產能
韓國是二氯甲烷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自2001以來,韓國二氯甲烷產品一直保持約2.8萬噸的產能,產量經2002年至2003年的增長后,于2004年開始有所回落,產能利用率水平近年來呈下降趨勢,閑置產能增加。
自2001年以來,韓國一直存在一定的二氯甲烷閑置產能,占同期中國總進口量的比例為4.31%-14.10%,占中國表觀消費量的比例為1.77%-8.31%。如果韓國生產商、出口商將其閑置產能完全釋放并轉向中國市場,韓國二氯甲烷產品對華出口仍有一定的增長能力。
(2)產能調節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產能產量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調節。根據申請人提供的信息,韓國二氯甲烷產能在現有裝置的基礎上,經調節還可增加20%。
韓國是《蒙約》的簽約國。《蒙約》對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響到三氯甲烷的生產和消費,韓國涉案企業有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2004年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2004年第8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三氯甲烷征收96 %的反傾銷稅,韓國三氯甲烷對華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為緩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響,韓國涉案企業很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進一步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3)韓國國內市場的消費情況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場消費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韓國市場消費量 1.09 1.15 1.19 1.38 0.96 1.39
2001年以來,世界二氯甲烷消費量逐年增長,從 2001年的59.52萬噸到2006年的90.25萬噸,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33%。同期韓國國內市場二氯甲烷消費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長,由從 2001年的1.09萬噸到2006年的1.39萬噸,年平均增長率為5.50%。但消費的增長并沒有帶來韓國二氯甲烷產品國內市場份額的增加,相反,韓國國內市場被大量低價進口產品所充斥。
韓國國內市場二氯甲烷需求有一定增長,受中國二氯甲烷反傾銷措施制約,美國和德國被調查產品大量貿易轉移到韓國市場。申請人提供的數據表明,美國和德國二氯甲烷存在大量低價向韓國出口的情況,傾銷調查期內美國對韓國出口數量為4597噸,價格為514美元/噸(FOB價格);德國對韓國出口數量為3897噸,價格為540美元/噸(FOB價格)。傾銷調查期內,美國和德國對韓出口數量約占同期韓國國內消費量的80%,出口價格低于同期世界市場價格(670美元/噸),更低于其國內正常價值水平。
(4)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出口數量 1.73 2.19 2.20 2.06 2.16 2.23
產量 1.9 2.52 2.52 2.24 2.20 2.25
出口數量占產量的比例 91.05% 86.90% 87.30% 91.96% 98.18% 99.11%
2001年以來,韓國二氯甲烷產品的出口持續增長,出口數量由2001年的1.73萬噸增長到傾銷調查期的2.23萬噸,增長幅度達28.90%,出口數量占其總產量的比例平均達92.42%,2005年和傾銷調查期韓國二氯甲烷產品幾乎全部用于出口。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對華出口數量 1.17 0.74 1.43 0.81 1.23 1.18
總出口數量 1.73 2.19 2.20 2.06 2.16 2.23
對華出口數量占出口數量的比例 67.63% 33.79% 65.00% 39.32% 56.94% 52.91%
2001年以來,韓國二氯甲烷產品的對華出口數量占其總出口數量的比例平均達52.60%。由于地緣關系以及中國對韓國二氯甲烷主要生產商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較低等原因,中國仍是韓國被調查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
由于韓國二氯甲烷產品進口價格較低,受大量低價進口產品的沖擊,韓國國內生產的二氯甲烷被迫轉向出口市場,韓國二氯甲烷出口依賴程度非常高,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很高,并且沒有證據表明該情況會發生變化。
3、對華出口情況
單位:萬噸,美元/噸
年份項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對華出口數量 1.94 1.17 0.74 1.43 0.81 1.23 1.18
對華出口價格 445.30 427.76 368.59 553.26 625.65 610.38 603.94
中國表觀消費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 25.72 25.99
在華市場份額 17.98% 10.80% 6.88% 9.06% 3.97% 4.78% 4.54%
2000年以來,中國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較2000年表觀消費量增長達140.87%。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0年韓國對華出口數量為1.94萬噸,傾銷調查期對華出口數量為1.18萬噸,受反傾銷措施制約,韓國對華出口數量有較大下降,2001年對比2000年降幅達39.69%。2003年有所上升再度回落,遠未達到措施前其出口水平。
相對于中國二氯甲烷市場表觀消費量的不斷增長,韓國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明顯下降。與2000年的17.98%的市場份額相比,傾銷調查期內的韓國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僅為4.54%,下降幅度達74.75%。
反傾銷措施實施以后,韓國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價格有所上升,傾銷調查期較2001年上漲41.19%,該增長與世界市場二氯甲烷的價格漲勢一致,但低于同期世界市場價格52.27%的增長幅度。傾銷調查結果表明,傾銷調查期內韓國二氯甲烷產品對華出口價格仍屬傾銷價格。
4、對第三國出口價格
傾銷調查期內,韓國國內二氯甲烷正常價值為682.1美元/噸,向中國外的第三國市場出口二氯甲烷產品的平均價格為660美元/噸(FOB價格),該價格未經調整已低于正常價值。其對第三國出口中,有71.73%的出口低于正常價值水平,存在大量低價出口的情況。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該情況很可能發生在向中國的出口中。
5、第三國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進行貿易救濟措施調查及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2004年8月18日,印度發布反傾銷終裁公告,裁定原產于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存在傾銷,并且對印度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決定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征收反傾銷稅。如果取消原反傾銷措施,受到第三國貿易限制的韓國二氯甲烷產品很可能發生貿易轉移,轉向其傳統的主要出口市場——中國市場。
上述調查表明,存在反傾銷措施的情況下,韓國二氯甲烷產品對中國出口傾銷仍在繼續;韓國擁有穩定的產能,近年來產能利用率下降,閑置產能增加;受國際條約和中國三氯甲烷反傾銷措施的限制,經調節,其二氯甲烷的產能產量還會進一步擴大,如果再釋放其閑置產能,對華出口能力將進一步增強;韓國國內二氯甲烷需求有一定增長,但受大量低價進口產品的沖擊,韓國國內生產的二氯甲烷主要用于出口,出口依賴程度尤其是對華出口依賴程度較高,沒有證據表明該情況會發生變化;受原反傾銷措施制約,韓國對華出口情況表明韓國不以傾銷價格無法保持其在華市場份額和出口數量;韓國以低價或傾銷價格向第三國大量出口二氯甲烷,第三國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采取反傾銷措施,也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取消原反傾銷措施,在第三國市場受到貿易限制的韓國被調查產品很可能實施對中國的貿易轉移。因此,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韓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的傾銷很可能繼續。
(三) 傾銷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荷蘭
由于沒有生產商、出口商應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荷蘭被調查產品傾銷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了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
1、出口能力
(1)產能、產量和閑置產能
自2001以來,荷蘭二氯甲烷產能產量均維持在較穩定的水平,產能在4萬噸左右,產能利用率保持在90%左右的較高水平,傾銷調查期閑置產能為0.4萬噸。
(2)產能調節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產能產量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調節。根據申請人提供的信息,荷蘭二氯甲烷產能在現有裝置的基礎上,經調節還可增加40%。
荷蘭是《蒙約》的簽約國。《蒙約》對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響到三氯甲烷的生產和消費,荷蘭涉案企業有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如經調節,荷蘭二氯甲烷產能將達5.6萬噸,按90%的產能利用率計算,荷蘭二氯甲烷的產量將達5.04萬噸,較傾銷調查期的產量將增加1.44萬噸,新增產量占同期中國表觀消費量的5.54%。如新增產量轉向中國市場,荷蘭對華出口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2004年第8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荷蘭的進口三氯甲烷征收96%的反傾銷稅,荷蘭三氯甲烷對華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為緩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響,荷蘭涉案企業很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進一步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3)荷蘭國內市場的消費情況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場消費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荷蘭市場消費量 1.07 4.50 1.11 4.30 3.21 3.73
2001年以來,世界二氯甲烷消費量逐年增長,從 2001年的59.52萬噸到2006年的90.25萬噸,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33%。同期荷蘭國內市場二氯甲烷消費量也呈增長趨勢,由2001年的1.07萬噸增長到2006年的3.73萬噸,年平均增長幅度為49.72%。但消費的增長并沒有帶來荷蘭二氯甲烷產品國內市場份額的增加,相反,荷蘭國內市場被大量低價進口產品所充斥。
由于歐盟統一市場的原因,各成員國之間貿易不征收關稅,受中國二氯甲烷反傾銷措施制約,英國和德國被調查產品大量貿易轉移到需求有增長的荷蘭市場。申請人提供的數據表明,英國和德國二氯甲烷存在大量低價向荷蘭出口的情況,傾銷調查期內英國對荷蘭出口數量為11020.2噸,平均出口價格為310美元/噸;德國對荷蘭出口數量為19995噸,平均出口價格為521美元/噸。傾銷調查期內,英國和德國對荷蘭出口數量約占同期荷蘭國內消費量的93%。出口價格低于同期世界市場價格(670美元/噸),更低于其國內正常價值水平。
作為歐盟成員國,荷蘭二氯甲烷產品消費同樣受到VOC指令影響。在可預見的將來,荷蘭國內二氯甲烷消費市場有可能因VOC指令的實施而增長趨緩。
(4)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出口數量 3.76 3.18 4.91 1.28 1.29 1.5
產量 4 3.2 3.8 3.6 3.6 3.6
出口數量占產量的比例 94.00% 99.38% 129.21% 35.56% 35.83% 41.67%
荷蘭是二氯甲烷的主要出口國之一,2003年之前其生產的二氯甲烷產品基本用于出口。2004年以來,隨著國內消費的增加,荷蘭二氯甲烷產品的出口數量有所下降,但出口仍保持在35.56%以上。
由于荷蘭二氯甲烷產品進口價格較低,受大量低價進口產品的沖擊,荷蘭國內生產的二氯甲烷被迫轉向出口市場,荷蘭二氯甲烷仍然存在較高的出口依賴程度。
2、對華出口情況
單位: 萬噸,美元/噸
年份項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對華出口數量 0.59 0.46 0.13 0.45 0.12 0.005 0.002
對華出口價格 431.39 433.39 487.39 456.69 497.32 520.85 743.40
中國表觀消費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 25.72 25.99
在華市場份額 5.47% 4.25% 1.21% 2.85% 0.59% 0.02% 0.01%
2000年以來,中國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較2000年表觀消費量增長達140.87%。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0年荷蘭對華出口數量為0.59萬噸,受反傾銷措施制約,荷蘭對華出口數量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傾銷調查期內幾乎沒有對華出口。
相對于中國二氯甲烷市場表觀消費量的不斷增長,荷蘭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在原反傾銷措施實施以后迅速下跌,并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與2000年的5.47%相比,傾銷調查期內的荷蘭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僅為0.01%,幾乎失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反傾銷措施實施以后,荷蘭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價格有所上升,該增長與世界市場二氯甲烷價格的漲勢一致。
3、對第三國出口價格
傾銷調查期內,荷蘭國內二氯甲烷市場價格為455美元/噸,同期,英國國內市場價格為724美元/噸,德國國內市場價格為825美元/噸,國際市場價格為670美元/噸。調查機關對這一情況進行了考查,英、荷、德二氯甲烷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接近,生產原材料相同,制造成本不應存在巨大的差異,作為歐盟統一市場,荷蘭國內市場與英、德國內市場二氯甲烷產品價格存在這種重大差異是異常的。原始調查表明,在原審調查期間,荷蘭涉案產品就存在“大部分國內銷售是低于成本進行”的情況。為此,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荷蘭國內銷售價格不能反映荷蘭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水平。
根據可獲得的最佳信息,調查機關決定以應訴公司提交的正常價值數據為基礎,對荷蘭二氯甲烷產品向第三國出口情況進行考查。荷蘭向中國外的第三國市場出口二氯甲烷產品的數量為15039.7噸,有約30%的出口低于正常價值水平,存在大量低價出口的情況。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該情況很可能發生在向中國的出口中。
上述調查表明,荷蘭是二氯甲烷的主要出口國之一,受原反傾銷措施的制約,荷蘭二氯甲烷在傾銷調查期內對中國出口幾乎停止;荷蘭擁有穩定的二氯甲烷產品產能、產量,有一定的閑置產能;受國際條約以及三氯甲烷反傾銷措施的限制,經調節,其二氯甲烷的產能產量還有擴大的可能,如果再釋放其閑置產能,對華出口能力將進一步增強;荷蘭國內二氯甲烷需求出現增長,但受大量低價進口產品的沖擊,荷蘭國內生產的二氯甲烷被迫轉向出口市場,出口依賴程度較高,沒有證據表明該情況會發生變化,此外,因有關法律的實施,荷蘭國內二氯甲烷需求增長可能趨緩;受原反傾銷措施制約,荷蘭被調查產品幾乎失去在華市場份額,對華出口數量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此外,荷蘭大量以低價甚至傾銷的價格水平向第三國出口二氯甲烷,說明尋求國外市場的強烈需要。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荷蘭被調查產品對中國的傾銷很可能再度發生。
德國
由于沒有德國生產商、出口商應訴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調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德國被調查產品傾銷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是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
1、出口能力
(1)產能、產量和閑置產能
德國是全球二氯甲烷的主要生產國之一,自2001以來一直擁有巨大產能和產量,其傾銷調查期的產能約占全球總產能的12%。
德國二氯甲烷的產能從2001年至2003年,一直保持在12萬噸,2004年起增加了2.6萬噸,增幅達21.67%。產量存在波動,總體有所增加,傾銷調查期較2001年增加3.15%,達10.15萬噸。產能利用率呈下降趨勢,從2001年的82%下降的傾銷調查期的69.52%。
2001年以來,德國二氯甲烷產品閑置產能不斷增加,傾銷調查期達4.45萬噸,占同期中國總進口量的比例高達114.10%,占同期中國表觀消費量的比例達19.94%。因此,如果德國生產商、出口商將其閑置產能完全釋放并轉向中國市場,德國二氯甲烷產品對華出口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2)產能調節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產能產量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調節。根據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德國二氯甲烷產能在現有裝置的基礎上,經調節還可增加40%。
德國是《蒙約》的簽約國。《蒙約》對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響到三氯甲烷的生產和消費,德國涉案企業有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2004年第8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德國的進口三氯甲烷征收96 %的反傾銷稅,德國三氯甲烷對華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為緩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響,德國涉案企業很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的生產,進一步調節擴大二氯甲烷的生產。
(3)德國國內市場的消費情況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場消費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德國市場消費量 1.4 3.34 2.41 3.34 1.29 1.16
2001年以來,世界二氯甲烷消費量逐年增長,從 2001年的59.52萬噸到2006年的90.25萬噸,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33%。相對其巨大的產能產量,德國國內消費嚴重不足,并且同期德國國內市場對二氯甲烷的消費量呈下降趨勢,從 2001年的1.4萬噸到2006年的1.16萬噸,年平均下降幅度為3.43%。
作為歐盟成員國,德國二氯甲烷產品消費同樣受到VOC指令影響。在可預見的將來,德國國內二氯甲烷消費市場因VOC指令的實施而日益萎縮的狀況不會改變。
(4)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
單位:萬噸
年份項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出口數量 8.94 8.45 9.29 9.11 9.21 9.68
產量 9.84 11.4 10.8 12.41 10.22 10.15
出口數量占產量的比例 90.85% 74.12% 86.02% 73.41% 90.12% 95.37%
自2001年以來,德國二氯甲烷產品的出口數量一直居高不下,并且總體呈增長趨勢,由2001年的8.94萬噸到傾銷調查期的9.68萬噸,增長幅度為8.28%。出口數量占其總產量的比例為73.41%-95.37%,說明德國二氯甲烷產品主要依靠國外市場。
2、對華出口情況
單位: 萬噸,美元/噸
年份 項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傾銷調查期 2006
對華出口數量 0.65 1.06 0.04 0.06 0.03 0.10 0.003 0.0015
對華出口價格 396.84 391.78 572.69 462.50 504.34 640.43 879.84 400
中國表觀消費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 25.72 25.99 33
在華市場份額 6.02% 9.79% 0.37% 0.38% 0.15% 0.39% 0.01% 0.005%
2000年以來,中國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傾銷調查期較2000年表觀消費量增長達140.87%。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0年德國對華出口數量為0.65萬噸,受反傾銷措施制約,德國對華出口數量下降非常快,2002年對比2001年降幅達96.23%,此后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傾銷調查期內幾乎沒有對華出口。
相對于中國二氯甲烷市場表觀消費量的不斷增長,德國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明顯下降。與2000年的6.02%相比,傾銷調查期內的德國被調查產品在華市場份額僅為0.01%,幾乎失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反傾銷措施實施以后,德國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價格有所上升,該增長與世界市場二氯甲烷價格的漲勢一致。
3、對第三國出口價格
傾銷調查期內,德國國內二氯甲烷正常價值為783.75美元/噸,向中國外的第三國出口二氯甲烷產品的平均價格為587美元/噸(FOB價格),該價格未經調整已遠低于其正常價值。其對第三國出口中,有96.12%的出口低于正常價值水平,存在大量低價出口的情況。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該情況很可能發生在向中國的出口中。
上述調查表明,德國是二氯甲烷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受反傾銷措施制約,德國被調查產品在傾銷調查期幾乎停止了對華出口;德國擁有巨大的二氯甲烷產能、產量;受國際條約以及三氯甲烷反傾銷措施的限制,經調節,其二氯甲烷的產能產量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如果再釋放其閑置產能,對華出口能力將大大增強;相對其巨大的產能產量,德國國內消費嚴重不足,并且德國國內二氯甲烷需求呈下降趨勢,消費市場萎縮的狀況將因有關法律的實施而不會發生改變;嚴重過剩的生產能力,伴隨國內消費市場的萎縮,德國二氯甲烷產品出口依賴程度持續增高,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受原反傾銷措施制約,德國被調查產品幾乎失去在華市場份額;此外,德國大量以低價甚至傾銷的價格水平向第三國出口二氯甲烷,說明尋求國外市場的強烈需要。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德國被調查產品對中國的傾銷很可能再度發生。
(四)傾銷調查結論
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原產于英國、美國、韓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對中國的傾銷有可能繼續;原產于荷蘭、德國的進口二氯甲烷對中國的傾銷有可能再度發生。
六、產業損害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一)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恢復發展情況
根據原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由于原產于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二氯甲烷向中國大量低價傾銷出口,導致中國國內產業經營狀況惡化,1997年到2000年,國內產業嚴重虧損,市場份額下降,庫存增加,生產能力閑置,人均年工資下降,勞動生產率降低,投資收益率降低,籌資能力和投資能力下降,國內產業增長較為緩慢。2001年采取反傾銷措施后,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產業得到了初步恢復和發展。
1、國內表觀消費量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市場表觀消費量不斷增長。2001年至2005年,國內市場表觀消費量分別為10.83萬噸、10.75萬噸、15.79萬噸、20.40萬噸和25.72萬噸。2005年1至3月為6.30萬噸。2006年1至3月為6.57萬噸。
2、國內產業產能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產能不斷增長。2001年至2005年國內產業產能分別比上年增長3.53%、77.47%、5.77%、36.36%、33.33%,年均增幅為33.76%。
3、國內產業產量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產量呈現增長趨勢。2001年至2005年國內產業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71.09%、35.09%、9.86%、17.00%和29.13%,年均增幅為22.37%。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為9.66%。
4、國內產業市場占有率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市場占有率前期上升,后期有所下降。2001年至2005年分別比上年增長64.59%、50.07%、 -30.33%、-2.44%、9.80%。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0.30%。
5、國內產業銷量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銷量總體呈增長趨勢。2001年至2005年國內產業銷量分別比上年增長59.15%、59.93%、-1.91%、26.42%、36.66%,年均增幅為28.31%。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為12.05%。
6、國內同類產品價格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總體呈先增后降趨勢。2001年至2005年國內同類產品價格分別比上年增長2.46%、-23.17%、51.70%、-2.49%、10.47%。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2.11%。
7、國內產業銷售收入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銷售收入總體呈先增后降趨勢。2001年至2005年國內產業國內銷售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63.07%、22.87%、48.80%、23.27%、50.97%。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72%。
8、國內產業稅前利潤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稅前利潤總體不斷增長。2001年國內產業扭虧為盈。2002年至2005年國內產業稅前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17.97%、551.85%、7.04%、107.90%。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9、國內產業開工率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開工率情況總體呈下降趨勢。2001年至2005年,國內產業開工率分別比上年增長65.25%、-23.88%、3.87%、-14.20%、-3.15%。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66%。
10、國內產業勞動生產率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勞動生產率總體呈增長趨勢。2001年至2005年,國內產業勞動生產率分別比上年增長72.44%、30.29%、12.43%、-6.74%、30.76%。
11、國內產業投資收益率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投資收益率總體呈增長趨勢。2000年投資收益率為負,2002年至2005年國內產業投資收益率分別比上年增長18.01%、489.48%、-24.70%、56.64%。但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降幅為26.69%。
12、國內產業就業人數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就業人數總體不斷增加。2001年至2005年分別比上年增長-0.78%、3.68%、-2.28%、25.45%、 -1.24%。
13、國內產業人均工資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人均工資總體呈增長趨勢。2001年至2005年分別比上年增長3.19%、-4.92%、111.79%、11.27%、15.12%。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也有較大增長。
14、國內產業期末庫存
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期末庫存大幅波動。2001年至2005年分別比上年增長82.73%、-90.69%、218.23%、7.17%、 -9.39%。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32%。
綜上所述,2001年采取反傾銷措施以來,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生產經營各項指標均趨于好轉,與2000年相比,國內產業生產能力擴大,產量、銷量增加,單價、銷售收入、稅前利潤、勞動生產率、投資收益率、人均工資、就業人數增長,期末庫存下降,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業得到了初步的恢復和發展。但2006年1至3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國內產業單價大幅下降,已經導致國內產業銷售收入大幅下降,投資收益率降低。2006年初國內產業出現不利趨勢,表明國內產業仍然比較脆弱,易受進口產品沖擊和損害。
(二)未來國內市場供需狀況
1、國內表觀消費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二氯甲烷消費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統計,2001年到2006年,世界二氯甲烷消費量增長了30.73萬噸。同期,中國的消費量增長了22.46萬噸,占世界增長量的73%。中國是目前二氯甲烷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據協會統計,2006年,全國二氯甲烷市場需求為32.90 萬噸,預計今后每年增長速度約為10%,到2010年將達到46萬噸以上。
2、國內同類產品供應量
近年來,由于國內二氯甲烷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內企業紛紛從國外引進新的生產線,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并吸引了眾多的新投資者,導致國內二氯甲烷產能急劇增長。據協會統計,損害調查期內,國內產能由2001年的4.13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28.15萬噸。2006年產能為36.70萬噸,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約50萬噸。2005年開始,國內二氯甲烷產能相對于國內市場需求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3、被調查產品進口大量增加的可能性
損害調查期內,二氯甲烷全國總進口數量總體呈現不斷下降趨勢。據中國海關統計,2001年至2005年,國內總進口量分別為63757.50噸、38168.89噸、65369.09噸、60355.32噸和 47983.15噸。2006年為1至3月為4083.44噸,全年為15155.92噸。其中,來自英國、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的被調查產品進口量總和2001年至2005年分別為39496.56噸、17282.98噸、31587.74 噸、23751.80噸和 25799.11噸。2006年為1至3月為2550.90噸,全年為8541.62噸。
英國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1年至2005年,英國被調查產品進口量分別為9902.46噸、7916.98噸、10420.96噸、4753.58噸、3459.33噸 ,分別占中國總進口量的 15.53%、20.74%、15.94%、7.88%、7.21%。2006年1至3月為340.16噸,全年為2337.25噸,分別占中國總進口量的8.33%、15.42%。
登記參加調查活動的英國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應訴公司)主張其為英國唯一的二氯甲烷生產商,申請人未提出異議。調查機關決定以應訴公司提交的數據為基礎,考察英國被調查產品的可能的進口量。根據應訴公司的答卷,英國擁有巨大的二氯甲烷產能和產量,且長期開工率較低,閑置產能較大,具備強大的出口能力。損害調查期內英國二氯甲烷產能增加,2005年比2001年產能增加了3.64%;產量增加,2005年比2001年產量增加了15.09%。甲烷氯化物系列產品全由一套生產裝置同時生產。不同產品產量可以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調節。根據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從技術角度分析,英國二氯甲烷產能在現有裝置基礎上還可以增加40%。一氯甲烷由于其化學性質無法長途運輸,四氯化碳作為消耗臭氧層的物質之一已被《蒙約》限期禁止生產和使用。2004年11月30日,中國商務部發布2004年第8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歐盟、韓國、美國的進口三氯甲烷征收32%至96%的反傾銷稅,英國三氯甲烷對華出口受到限制。因此,如果取消二氯甲烷反傾銷措施,英國可能減少三氯甲烷生產,通過調節進一步擴大二氯甲烷的產能產量。
根據英國海關和應訴公司的數據,2001年至2005年,英國二氯甲烷出口量同其產量的比例分別為53.65%、112.10%、66.34%、58.44%和51.53%。由于歐盟VOC指令對二氯甲烷等產品的使用限制,在可預見的將來,英國國內的二氯甲烷需求量還將不斷減少。傾銷調查結論認為,傾銷調查期內,英國被調查產品仍然存在對中國繼續傾銷的事實,且英國對中國外的第三國也存在低價甚至傾銷行為。這表明英國二氯甲烷產品高度依賴出口,甚至低價出口來解除其閑置產能問題。中國目前是二氯甲烷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如果取消反傾銷措施,英國被調查產品對華出口將可能大量增加。
美國、荷蘭、德國、韓國
由于沒有美國、荷蘭、德國、韓國生產商、出口商配合調查機關的期終復審調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美國、荷蘭、德國、韓國被調查產品導致中國國內產業損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審查。調查機關認為,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信息是已獲得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
基于前述原因,二氯甲烷可以通過調節生產過程進一步增加產能產量。根據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從技術角度分析,美國、荷蘭、德國二氯甲烷產能在現有裝置基礎上還可以增加40%,韓國產能在現有裝置基礎上還可以增加20%。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2004年第81號公告,美國、荷蘭、德國、韓國三氯甲烷對華出口受到限制。因此,如果取消二氯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