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24 · 2030人看過

?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公 告

  (第四號)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yè)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guī)的決定》已經2013年8月2日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3年8月6日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1999年8月1日安徽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于修改《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0年8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部分法規(guī)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3年8月2日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修改〈安徽省農業(yè)機械化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guī)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治洪水,防御、減輕洪澇災害,維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以下簡稱《防洪法》)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qū)域內從事防洪以及與防洪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防洪法》和本辦法。

  第三條 防洪工作實行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兼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洪工作的統(tǒng)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制定防洪規(guī)劃,實行科學治水、系統(tǒng)治水。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宣傳普及防洪法律、法規(guī),提高全民水患意識,動員社會力量,加強防洪工程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保護、擴大林草植被,涵養(yǎng)水源,堅持常抓不懈。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防洪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監(jiān)督、指導等日常工作,其設置的水管單位,在管轄范圍內行使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的防洪協(xié)調和監(jiān)督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防洪工作。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防洪工程設施和依法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并有權對破壞防洪工程設施的行為進行檢舉。

  在防洪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防洪規(guī)劃

  第七條 防洪規(guī)劃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設施建設的基本依據。

  防洪規(guī)劃應當依據流域綜合規(guī)劃、區(qū)域綜合規(guī)劃,按照以下規(guī)定編制:

  (一)長江、淮河和其他跨省的江河、河段、湖泊防洪規(guī)劃的編制、審批按《防洪法》第十條執(zhí)行;

  (二)省確定的跨市的重要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guī)劃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qū)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其他跨市的江河、河段、湖泊防洪規(guī)劃,由有關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縣(含不設區(qū)的市、區(qū),下同)分別編制,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四)跨縣的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guī)劃,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縣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五)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guī)劃,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六)城市防洪規(guī)劃,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水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按國務院規(guī)定審批后,納入城市總體規(guī)劃;

  (七)有防洪任務的鎮(zhèn)的防洪規(guī)劃,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納入鎮(zhèn)總體規(guī)劃。

  修改防洪規(guī)劃,應當報經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八條 在山洪可能誘發(fā)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其他山洪多發(fā)地區(q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地質礦產、水行政主管部門等對其進行全面調查,劃定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危險區(qū),采取防治措施。

  城市、村鎮(zhèn)和其他居民點以及工廠、礦山、鐵路和公路的建設,應當避開山洪威脅和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危險區(qū),其布局和設防高程應當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防洪標準和防洪規(guī)劃的要求。已經建在受山洪威脅或者地勢低洼地方的,應當采取防御措施;建在行洪灘地的,應當限期搬遷。

  第九條 沿江圩區(qū)、沿淮洼地和淮北平原等易澇易漬地區(q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除澇治澇規(guī)劃,組織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完善排水系統(tǒng),發(fā)展耐澇農作物,開展洪澇、水漬、干旱、鹽堿綜合治理。

  第三章 治理與保護

  第十條 整治河道和修建導流、護岸以及對河道有影響的公路、村鎮(zhèn)等工程,應當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按照規(guī)劃治導線實施,不得任意改變河水流向,保護村鎮(zhèn)和農田安全。

  規(guī)劃治導線按照以下規(guī)定擬定:

  (一)長江、淮河和其他跨省江河、河段的規(guī)劃治導線的擬定和批準,按《防洪法》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

  (二)省確定的跨市的重要江河、河段規(guī)劃治導線,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三)其他跨市的江河、河段規(guī)劃治導線,由有關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分別擬定,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四)跨縣的江河、河段規(guī)劃治導線,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五)其他江河、河段規(guī)劃治導線由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縣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一條 城市河道岸線的利用和建設應當按照防洪規(guī)劃要求,留足行洪灘地,依法劃定管理范圍。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區(qū)排澇管網、泵站的建設和管理。

  城市建設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溝叉、貯水湖塘洼地或者廢除原有防洪圍堤;確需填堵或者廢除的,應當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并報城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二條 防洪工程的護堤護岸林木由河道、湖泊、水庫等水管單位組織營造和管理。采伐護堤護岸林木,須經河道、湖泊、水庫等管理機構同意,依法向林業(yè)主管部門辦理采伐許可手續(xù),并按規(guī)定完成更新補種任務,確保成活。

  護堤護岸林木的撫育、更新采伐和用于防汛搶險的采伐,按國家規(guī)定免交育林基金。

  第十三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必須確保河勢穩(wěn)定、防洪安全,不得損壞堤防、護岸、水下電信通訊等設施和妨礙航運安全。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河勢穩(wěn)定和防洪安全的要求,規(guī)定采砂禁采區(qū)和禁采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予以公布。

  長江、淮河干堤兩側一定范圍內和沖填區(qū)為采砂、取土禁采區(qū),其禁采區(qū)和禁采期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規(guī)定,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當采砂危及河勢穩(wěn)定、防洪安全時,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水管單位應當責令采砂單位和個人立即停止開采。

  第十四條 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修建圍堤、圍墻、阻水道路、房屋等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

  (二)棄置礦渣、石渣、煤灰、垃圾、泥土等;

  (三)種植蘆葦、杞柳、荻柴等高稈作物和樹木(不含護堤護岸林木);

  (四)設置攔河漁具;

  (五)其他危害河勢穩(wěn)定、防洪安全的。

  在堤身、護堤地和水閘管理范圍內,禁止建房、放牧、開渠、打井、爆破、挖窖、挖塘、葬墳、曬糧、存放物料、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fā)掘以及開展集市貿易等。

  第十五條 禁止圍湖造地。已經圍墾的,應當按照批準的防洪規(guī)劃進行治理,有計劃地退地還湖;暫不能還湖的應當限制圩堤高程,服從蓄洪要求。

  禁止圍墾河道。已經圍墾的,應當服從河道清障要求。

  第十六條 在河道、湖泊、水庫內開發(fā)旅游項目,必須經有管理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已經建設的旅游設施,經水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影響河道、湖泊、水庫防洪安全的,應當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禁止在水庫的土地征用線高程以下開墾土地;在水庫的土地征用線高程以上開墾土地,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規(guī)定。

  第十七條 在江河、湖泊上建設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電站等,實行規(guī)劃同意書制度;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實行占用河道審批管理制度。

  前款規(guī)定的工程設施,在建設過程中,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防洪安全檢查。竣工驗收時,應當有水行政主管部門參加,確認符合防洪安全標準的,方可啟用。

  已建的工程設施,經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技術鑒定,不符合防洪安全要求的,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限期改建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第十八條 防洪工程建設,必須履行建設程序,依法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jiān)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防洪工程建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進行設計、施工、監(jiān)理,確保工程符合國家質量標準;項目法人對工程質量負全面責任;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按照合同和有關規(guī)定對各自承擔的工作負責。

  第十九條 在堤防上修建的工程和工程所在堤段的維修、管理、防汛任務,在建設期間由建設單位負責;工程交付使用后由使用單位負責。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服從水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管理。

  第二十條 因施工、墾植或者排污等造成河道淤積、水工程損壞的,應當采取補救措施,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一條 河道灘地不得占用,確需臨時占用的,應當經水管單位同意,并嚴格控制占用時間,繳納占用補償費。

  第四章 防洪區(qū)和防洪工程設施的建設管理

  第二十二條 本省設定的蓄洪區(qū)、防洪保護區(qū)、洪泛區(qū)、行洪區(qū)的范圍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在防洪規(guī)劃或者防御洪水方案中劃定,按規(guī)定報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準后予以公告。

  行洪區(qū)是指淮河主河槽和兩岸主堤防之間的有限制標準堤防保護、遇較大洪水時作為行洪通道的區(qū)域。

  行洪區(qū)應當按照防洪規(guī)劃開足行洪口門,禁止在行洪口門和洪水主流區(qū)內種植高稈作物、設置有礙行洪的障礙物。對已建的有礙行洪的設施,應當拆除。

  第二十三條 行洪堤、江心洲圈堤和外灘圩堤的堤頂高程應當符合防洪規(guī)劃和行洪要求,不得加高。

  第二十四條 在洪泛區(qū)、行洪區(qū)、蓄洪區(qū)內,應當嚴格控制非防洪建設項目。確需建設的,建設單位應當就建設項目對防洪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評價,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防御洪水措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按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準時,應當附具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洪水影響評價報告;建設項目竣工或者投入使用時,其防洪工程設施必須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機構驗收。

  第二十五條 新建防洪工程設施,應當在工程立項時明確工程管理機構和管理體制,確定運行經費來源,以保證工程設施正常運行。

  第二十六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地區(qū)和部門,按照防洪規(guī)劃的要求,制定行洪區(qū)、蓄洪區(qū)安全建設計劃,控制行洪區(qū)、蓄洪區(qū)人口增長,對居住在經常使用的行洪區(qū)、蓄洪區(qū)內的居民,有計劃地組織外遷。

  第二十七條 因行洪區(qū)、蓄洪區(qū)行洪、蓄洪而直接受益的地區(qū)和單位,應當承擔補償、救助義務。省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guī)定制定對行洪區(qū)、蓄洪區(qū)的扶持和補償、救助辦法。

  第五章 防洪抗洪

  第二十八條 防汛抗洪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tǒng)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行政首長防汛抗洪的主要職責是:組織貫徹防洪法律、法規(guī),指揮社會力量參加抗洪搶險,籌集防汛抗洪經費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防汛指揮機構,在上級防汛指揮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指揮本地區(qū)的防汛抗洪工作,負責做好汛前各項準備工作,執(zhí)行上級的防汛指令,及時下達指揮調度命令等。其常設辦事機構設在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防汛抗洪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九條 本省汛期為5月1日至9月30日。

  在前款規(guī)定的期限以外,當遇到江河、湖泊水位超警戒水位等特殊情況時,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可以宣布提前或者延長本行政區(qū)域內的防汛期。

  當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證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庫水位接近設計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設施發(fā)生重大險情時,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可以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

  第三十條 在緊急防汛期,防汛指揮機構根據防汛抗洪的需要,可以在其管轄范圍內調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和人力,決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礙物和其他緊急措施;必要時,可以決定由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實行陸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依照前款規(guī)定調用的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在汛期結束后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有關規(guī)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在汛期結束后依法向有關部門補辦手續(xù);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對取土后的土地組織復墾,對砍伐的林木組織補種。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負責向社會發(fā)布汛情公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fā)布。

  第三十二條 省防汛指揮機構按規(guī)定決定啟用行洪區(qū)、蓄洪區(qū)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攔、拖延;遇到阻攔、拖延時,由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強制實施。

  第三十三條 大型水庫和重點中型水庫汛期控制運用計劃,由省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市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省防汛指揮機構審查同意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一般中型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汛期控制運用計劃由縣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市防汛指揮機構審查同意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防汛指揮機構備案;一般小型水庫汛期控制運用計劃由縣防汛指揮機構制定,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市防汛指揮機構備案。

  第三十四條 在汛期,水庫、閘壩和其他水工程設施的運用,必須執(zhí)行經批準的汛期控制運用計劃。

  水庫不得擅自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和任意壓縮泄洪流量,汛期限制水位以上的防洪庫容的運用和泄洪流量,必須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調度指揮和監(jiān)督。當預報水庫水位超過汛期限制水位并將泄洪時,防汛指揮機構或者水庫管理機構應當向有關人民政府及時通報汛情,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做好群眾轉移和河道安全泄洪的準備工作。

  上游地區(qū)不得擅自增大泄流量;下游地區(qū)不得設障阻水或者縮小河道的過水能力。

  第三十五條 在汛期,當堤防、閘壩等防洪工程的水位達到設防水位時,由其水管單位負責日夜巡邏;當水位達到警戒水位時,由縣、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組織人員日夜巡邏,及時發(fā)現(xiàn)、報告、處理險情。

  長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的巡邏、搶險按省防汛指揮機構的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三十六條 與防洪有關的水工程設施,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等方式經營的,經營者必須承擔相應的防洪責任,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統(tǒng)一管理和調度,保證工程的安全運行和防汛、排水等原設計的基本功能。

  第三十七條 對壅水、阻水嚴重的橋梁、引道、碼頭和其他跨河工程設施,根據防洪標準,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guī)定的權限責令建設單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在緊急防汛期,省防汛指揮機構經國家防汛指揮機構授權,可以對前款規(guī)定的工程設施進行緊急處置。

  第三十八條 對河道、湖泊及行洪區(qū)的阻水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障”的原則,由防汛指揮機構責令限期改建或者清除;逾期不改建或者清除的,由防汛指揮機構組織強行清除,所需費用由設障者承擔。

  第三十九條 根據汛情、險情,地方需要請求部隊支援抗洪搶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提出請求,逐步報告省防汛指揮機構;省防汛指揮機構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與省軍區(qū)、武警總隊聯(lián)系安排。地方應當為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提供后勤保障。

  第四十條 防汛物資實行分級負擔、分級儲備、分級管理、分級使用的原則。

  省儲備的防汛物資主要用于省管防洪工程的防汛搶險;市、縣儲備的物資主要用于本行政區(qū)域內防洪工程的防汛搶險。有防汛抗洪任務的鄉(xiāng)鎮(zhèn)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應當儲備必要的防汛物資,主要用于本鄉(xiāng)鎮(zhèn)和本單位的防汛搶險。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需要使用省儲備的防汛物資時,應當逐級書面申請,報省防汛指揮機構批準;緊急搶險情況下,市、縣防汛指揮機構可先用非書面方式申請動用,后補辦手續(xù);下級儲備的防汛物資應當服從上級防汛指揮機構的統(tǒng)一調度。

  各地儲備的防汛物資,應當加強管理,節(jié)約使用,及時做好回收和補充工作。

  第四十一條 發(fā)生洪澇災害后,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救災工作,做好災區(qū)的生活供給、衛(wèi)生防疫、救災物資供應、治安管理、復校復課、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以及水毀工程設施修復等工作。

  水毀防洪工程設施的修復,應當優(yōu)先列入有關部門的年度建設計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四十二條 防洪費用按照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承擔相結合的原則籌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證實施防洪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所需資金,提高防洪投入的整體水平。

  第四十三條 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設施建設和維護所需資金,除中央財政投入外,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tǒng)一的原則,由省、市、縣財政分級承擔。城市防洪工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所需資金,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擔。

  受洪水威脅地區(qū)的油田、管道、鐵路、公路、礦山、電力、電信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應當自籌資金,興建防洪自保工程,防洪自保工程應當符合防洪規(guī)劃要求。

  第四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預算中安排防汛、歲修等經費,主要用于所管轄的防洪工程設施的運行和維護等。

  各級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qū)域遭受洪澇災害時,應當安排資金,用于抗洪搶險和水毀防洪工程修復。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guī)定設立水利建設基金,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維護。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蚌埠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防洪城市,應當按國務院規(guī)定的比例從征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中劃出資金,納入水利建設基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設。

  在防洪保護區(qū)范圍內應當按照《防洪法》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收費的具體標準和征收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挪用防洪、救災物資和資金。

  各級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防洪、救災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監(jiān)督,保證專款專用。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五條、第十七條或者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行為之一的,按照《防洪法》的有關規(guī)定處罰。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第三十七條或者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清除障礙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一條或者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行為之一的,責令糾正違法行為,采取補救措施,沒收非法所得,可以并處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造成防洪工程質量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對項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由于設計、施工或者監(jiān)理單位責任造成的,還應當依法追究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法定代表人和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擅自發(fā)布汛情公告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采取補救措施。造成嚴重后果,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的,由公安機關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本辦法規(guī)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第五十四條 防汛指揮機構、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國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執(zhí)行防洪規(guī)劃的;

  (二)截留、擠占、挪用防汛資金和物資的;

  (三)違法批準建設嚴重影響防洪的建筑物的;

  (四)不執(zhí)行防汛搶險指令的;

  (五)違反防汛紀律的;

  (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致使防汛抗洪工作遭受重大損失的。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本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五十六條 本辦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fā)給律師。

評論區(qū)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yè)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fā)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fā)布咨詢
宋健健

宋健健

執(zhí)業(yè)證號:

13413202110344435

安徽賈東峰律師事務所

簡介:

宋健健,本科畢業(yè)生,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在校期間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后相繼在法院實習,現(xiàn)投身于律師行業(yè),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濃厚的法律功底,秉承法律至上的原則,認真對待每一個案件。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宋健健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修訂)

1997-03-1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guī)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

2007-10-28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

2007-03-16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特權與豁免公約》的決定

2005-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修訂)

2005-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對職工退休退職辦法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的決定

1983-09-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qū)法

1992-0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07-05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lián)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xié)定》的決定

1999-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

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

建設項目環(huán)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

工程咨詢行業(yè)管理辦法

2017-11-06

青島市環(huán)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guī)定

1970-01-01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貫徹實施質量發(fā)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

國務院關于印發(fā)生物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

2012-12-2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

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

2012-01-12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lián)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2-01-10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
法律法規(guī)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荡公乱妇hd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在线观看av无需播放器|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足本玉蒲团在线观看|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语对白清晰好大好白| 亚洲三级小视频|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好男人网官网在线观看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欧美另类黑人巨大videos|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香焦视频在线观看黄|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日本道在线观看|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 高清免费a级在线观看国产 |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国产色在线播放| 久久久男人天堂| 热带雨电影无删减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baoyu122.永久免费视频| 机机对机机的30分钟免费软件| 嘿咻视频免费网站| 污片在线观看网站| 性欧美暴力猛交xxxxx高清| 亚洲另类欧美日韩|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