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的管理,保障承包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經濟秩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農村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承包者之間在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中,明確雙方在生產、經營和分配中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法達成的協議。
第三條 本條例適用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其擁有所有權的農業、林業、牧業、副業、漁業、工業、商業、建筑業、運輸業、服務業、水利、農機等方面的生產資料、經營項目和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國家資源(以下統稱生產經營項目),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者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法人、公民承包經營時,當事人雙方訂立的承包合同的管理。
第四條 訂立承包合同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貫徹自愿互利、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承包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都必須嚴格履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和解除。
第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生產經營項目發包后,其所有權性質不變。
第二章 承包合同管理機構和職責
第六條 市、縣、郊區人民政府農業委員會和鄉(鎮)人民政府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的主管部門。
第七條 市、縣、郊區農村承包合同主管部門的職責是:組織承包合同管理法規的實施和檢查督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培訓管理人員,總結推廣管理工作經驗,并分別負責本轄區內集體經濟組織與外地區單位或者公民簽訂較大的承包合同鑒證、確認、調解、查處工作。
第八條 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的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有關承包合同的法律、法規;
(二)培訓承包合同管理人員;
(三)指導承包合同的簽訂、變更、解除;
(四)負責承包合同的鑒證;
(五)檢查監督承包合同的履行;
(六)確認無效承包合同;
(七)負責承包合同糾紛的調解。
第九條 村公所協助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做好承包合同的管理工作,指導本行政區域內承包合同的簽訂、轉包和轉讓工作,調解承包合同糾紛。
第十條 各級工商、土地、司法、銀行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做好承包合同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發包與承包
第十一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生產經營項目,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包。未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由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農村中其他依法取得生產經營項目使用權、經營權的單位,經所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批準,可以自行組織發包。
產權關系不明確或者有爭議的,應當在明確產權關系后,才能簽訂承包合同。
第十二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生產經營的項目發包時,本組織成員以及本組織外的法人、公民均可承包。在同等條件下,本組織成員有優先權;承包合同期滿后,在同等條件下,原承包方可以優先承包。
發包方要求擔保的,承包方須提供財產擔保或者保證人,保證人負連帶責任。本組織外的法人、公民,需要請求承包的,必須提供有效證件及財產擔保。
第十三條 發包項目、方式、期限和條件,應當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者代表大會民主議定,由其法人代表具體實施。
公開招標的專業承包項目,應當在投標前10日張榜公布,任何人不得仗權抬價壓價和壟斷承包。
第十四條 發包方有權按照承包合同規定收取承包款(物)和集體提留,有權監督承包方按照承包合同規定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有權制止承包方在生產經營上的違法行為。
發包方不得侵犯承包方的合法權益,不得非法干預承包方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并應當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向承包方提供生產經營條件。
第十五條 承包方享有承包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其承包經營的合法收益受法律保護。
承包方負有維護地力、設施、設備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義務,不得擅自更改、轉包、轉讓和非法買賣承包合同;不得非法出賣、出租承包的資產;不得進行破壞性、掠奪性生產經營;不得買賣土地和擅自改變土地使用性質。
第四章 承包合同的訂立
第十六條 承包合同必須采用主管部門統一印制的合同文本,由當事人雙方簽字蓋章,承包合同簽訂后,應當向本組織成員公布,接受監督。
屬于發包方法定代表人承包經營的,由本組織成員代表大會推舉出若干人代表發包方簽名,并加蓋公章。
第十七條 承包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承包項目名稱、數量、質量、地點、期限、生產經營方式、發包方與承包方的名稱、地址、資產價值;
(二)發包方提供的生產經營條件和服務內容;
(三)承包方應當承擔的稅金、國家任務、承包款(物)、各項提留以及固定資產折舊費;
(四)承包方增加投入,增添設施,技術改造,提高地力或者生產能力的補償、獎勵規定,承包方丟荒、破壞耕地,破壞森林資源和損壞設備,實行掠奪性經營或者非法經營造成地力、生產能力下降的處罰辦法;
(五)違約責任、風險責任及其處理辦法;
(六)承包前和承包期滿后債權、債務的處理辦法;
(七)承包期滿后財產移交、清算辦法;
(八)當事人雙方約定的糾紛處理辦法(向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九)當事人雙方認為必須明確的其它事項。
第十八條 承包內容涉及國家指令性計劃任務的,必須根據國家下達的指標簽訂合同。
第十九條 承包合同簽訂后,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要求鑒證的,可以到發包方所在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辦理,經鑒證后的合同需要變更的,仍須到原鑒證部門辦理鑒證才有效。依法解除經鑒證的承包合同,要報原鑒證部門備案。
第五章 承包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第二十條 當事人一方需要變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應當及時以書面形式通知對方。對方應當在接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答復(當事人雙方有約定的除外),并由雙方當事人協商達成書面協議,協議未達成之前,原承包合同仍然有效。
逾期不答復或者協商不能達成協議的,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的糾紛處理辦法進行處理。
因承包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使對方遭受損失的,除依法減免部分外,應當由責任方賠償。
第二十一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允許按照本條例第二十條的規定變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
(一)經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并且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的;
(二)訂立承包合同所依據的國家計劃、價格、稅收等發生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將嚴重影響一方利益的;
(三)由于不可抗力或者當事人一方雖無過失但無法防止的外因,致使承包合同無法履行的;
(四)承包的生產資料被合法征用的;
(五)因當事人一方違約或者違法,致使承包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的;
(六)承包方進行掠奪性、破壞性生產經營,經發包方勸阻無效的;
(七)承包方喪失承包經營能力的;
(八)當事人一方由于企業關閉、停產、轉產而使承包合同無法履行的。
第二十二條 承包合同簽訂后,不因發包方或者承包方的人事變動而變更或者解除。
當事人一方發生合并、分立時,由變更后的當事人承擔或者分別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和享受相應的權利。
第六章 無效合同的確認和處理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無效承包合同:
(一)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
(二)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
(三)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民主議定原則的;
(四)采取欺詐、脅迫或者仗權抬價壓價等不正當手段使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顯失公平的;
(五)發包方無權發包的;
(六)承包方擅自與他人簽訂的轉包合同或者通過轉包從中漁利的。
第二十四條 無效承包合同的確認權,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或者人民法院。
當事人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的確認不服的,可以在確認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申請復議,復議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當事人對復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決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五條 無效承包合同從訂立之日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不受法律保護。承包合同部分無效的,如不影響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承包合同被確認無效后,當事人一方依據該承包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對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損失;如果當事人雙方都有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七章 違反承包合同的責任
第二十六條 因當事人過錯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雙方都有過錯的,由當事人雙方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違約責任。
違約方應當向對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應當在承包合同中約定。違約金不足彌補實際損失的,違約方還應當支付賠償金,對方要求繼續履行承包合同的,違約方應當繼續履行。
第二十七條 承包方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承包合同,應當及時通知發包方,經所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主管部門證明,并經雙方當事人協商,可以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部分或者全部免予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八條 承包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負責在承包期內修復或者賠償:
(一)對承包土地使用不當或者改變用途造成土地荒蕪或者破壞的;
(二)對承包的生產設備和機具使用、管理不當造成損壞或者丟失的;
(三)對承包的林木、果樹或者水面管理不當造成毀壞的。
第二十九條 因發包方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的行政干預,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的,原承包合同仍然有效;由此造成承包方經濟損失的,出發包方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負責賠償。
第三十條 經批準的國家建設和鄉鎮建設需要征用承包的土地,發包方應當按照土地管理部門規定的期限通知承包方停止在被征用土地上的生產經營活動,承包方的經濟損失由發包方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第八章 承包合同糾紛的處理
第三十一條 承包合同在履行中發生糾紛時,應當先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或者起訴。
雙方當事人依法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或者事后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由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
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應當在法定訴訟時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二條 發包方與承包方均屬縣、郊區內單位、法人或者公民的合同糾紛,由發包方所在鄉鎮的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管轄。
發包方屬縣、郊區內單位,而承包方屬縣、郊區外單位、法人或者公民的承包合同糾紛,由發包方所在縣、郊區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管轄,如當事人雙方同意,也可以由發包方所在的鄉(鎮)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負責。
第三十三條 市、縣、郊區、鄉(鎮)設立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其成員由經市、縣、郊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具有仲裁員資格的人員擔任。
仲裁委員會辦理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由仲裁員組成仲裁庭,仲裁庭的成員,必須是單數。簡單的承包合同糾紛,可以由仲裁員一人進行仲裁。
原告人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三十四條 農村承包合同仲裁機關對受理的仲裁案件可以依法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經雙方簽收后即生效,調解書與裁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生效前當事人反悔的,應當依法裁決。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不服仲裁的,可在仲裁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申請復議,上一級仲裁委員會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仲裁復議決定。上一級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復議決定,即為終局裁決。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不執行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仲裁決定書或者仲裁復議決定書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七條 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對受理的農村種植業、養殖業等季節性強的承包合同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先予裁定恢復生產、變賣鮮活產品,然后解決糾紛。
當事人對先予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的,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所遭受的損失。
第九章 附則
第三十八條 本市國營農場、林場管轄的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合同管理,城區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合同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十九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涉外承包合同,不適用本條例。
第四十條 承包合同的鑒證、仲裁可以適當收取費用。收費辦法由南寧市人民政府根據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制定。
第四十一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市行政區域內過去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合同管理規定與本條例相抵觸的,按本條例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南寧市農業委員會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0修訂)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2-29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的決議
1980-09-1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2020-01-0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戒毒條例
2011-06-26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宣言》
2010-10-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
2009-03-3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12-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廢止食品質量免檢制度的通知
2008-09-18國務院關于修改《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07-22國務院關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08-06-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
2007-04-18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公布《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2007-04-11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
2007-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