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結合北京市監獄、看守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對監所罪犯假釋,應當同時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原判有期徒刑罪犯已實際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原判無期徒刑罪犯已實際執行十年以上,原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罪犯實際執行刑期不得少于十二年(不含死刑緩期執行的二年);
(二)確有悔改表現,并獲得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獎勵的。老年罪犯、殘疾罪犯(不含自傷致殘),沒有獲得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的獎勵,喪失作案能力或者生活不能自理,認罪服法,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假釋后生活確有著落的;
(三)符合減刑后假釋的法定間隔期限要求的;
(四)假釋后不致再危害社會的;
(五)處于監獄寬管或者普管級別的;
(六)與罪犯是親屬、近鄰、同村的被害人,對罪犯假釋無異議的;
(七)居住地公安機關或者社區具有矯正組織監督管理條件,罪犯表示自愿接受社區矯正的。
因國家政治、國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假釋的,按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可以不受上述規定的限制。
雖具備上述條件,但屬于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后犯罪并判刑的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中的一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不得假釋。
第二條 符合本規定第一條各項基本條件,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假釋:
(一)原判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獲得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的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六個月以內的。
(二)原判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獲得監獄嘉獎或者局級嘉獎以上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十個月以內的。
(三)原判十年以上不滿十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獲得監獄改造積極分子或者立功以上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一年二個月以內的。
(四)原判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獲得監獄改造積極分子或者立功以上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一年六個月以內的。
(五)原判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減為有期徒刑后,獲得監獄改造積極分子或者立功以上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二年以內的。
第三條 符合本規定第一條各項基本條件,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寬假釋:
(一)已滿六十五周歲的老年罪犯、殘疾罪犯(不含自傷致殘),喪失作案能力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假釋后生活確有著落,親屬或者有關部門同意接收的。
(二)原判不滿十年的女性罪犯,獲得提請減刑、假釋獎勵的,沒有前科劣跡,不是數罪并罰的,因喪偶或丈夫被判刑,有不滿十六周歲子女確需本人撫養的。
(三)未成年時犯罪,現不滿二十周歲的罪犯,獲得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獎勵的,有就讀學校,罪犯的近親屬、學校與當地社區矯正組織簽訂假釋考驗期間幫教協議的。
(四)過失罪犯(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除外),沒有前科劣跡,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從寬假釋:
1.執行刑期已滿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一貫表現好,獲得監獄改造積極分子或者立功以上獎勵的。
2.執行刑期已滿原判刑期三分之二,一貫表現好,獲得局級嘉獎或者監獄表揚以上獎勵的。
同時具備本條規定兩種以上情形的,優先適用有利于罪犯的款項。
第四條 符合本規定第一條各項基本條件,但系連續犯罪、有前科劣跡、犯罪集團首犯,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從嚴假釋:
(一)原判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獲得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的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三個月以內的。
(二)原判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獲得監獄嘉獎或者局級嘉獎以上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五個月以內的。
(三)原判十年以上不滿十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獲得監獄改造積極分子或者立功以上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七個月以內的。
(四)原判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獲得監獄改造積極分子或者立功以上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九個月以內的。
(五)原判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減為有期徒刑后,獲得監獄改造積極分子或者立功以上獎勵的,計算應減刑期后余刑在一年以內的。
第五條 專案罪犯、重要罪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罪犯、邪教組織犯罪骨干分子、犯罪集團首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首犯假釋的,根據規定先行請示上級機關。
第六條 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假釋的,已執行原判刑期的起始時間,應當自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原判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刑后假釋的,實際執行刑期從無期徒刑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原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減刑后假釋的,實際執行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
第七條 罪犯減刑后假釋的,間隔一般為一年;上次減刑二年以上后假釋的,間隔不得少于二年。
原判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減刑后假釋的,間隔不得少于十個月。
未成年時犯罪的罪犯,減刑后假釋的,間隔不得少于八個月;上次減刑二年以上后假釋的,間隔不得少于一年六個月。
第八條 “確有悔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以下四種情形:認罪服法;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積極參加思想、文化、技術教育;積極參加勞動完成生產任務。
第九條 “不致再危害社會”,是指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一貫表現好,確具備本規定第八條規定的情形,不致再違法、犯罪的,或者系老年罪犯、殘疾罪犯,喪失作案能力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
第十條 監獄罪犯的“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的獎勵”,是指綜合獎勵:監獄改造積極分子、監獄嘉獎、監獄表揚;單項獎勵:重大立功、立功、局級嘉獎。
第十一條 “連續犯罪”,是指連續作案二起以上的故意犯罪。
第十二條 “前科”,是指罪犯在判刑前曾受過刑事處罰。“劣跡”,是指罪犯在判刑前曾受過行政拘留、強制勞動、少年管教、勞動教養等行政處罰。
第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對假釋工作實行監督。監所在向人民法院提請假釋的同時,應將擬提請假釋的罪犯名單、提請假釋建議書,書面通報派出人民檢察院或者派駐檢察室,派駐檢察人員應當列席監所提請假釋評審會議。人民檢察院對提請假釋有異議的,可以向有關人員調查、調閱有關卷宗,發現違反法律或者有關規定的,應當在五日內向監所提出書面糾正意見,監所在五日內回復書面查證結果。
第十四條 在人民法院作出假釋裁定前,監所發現提請假釋不當的,應當及時向人民法院提交撤銷提請假釋意見書,人民法院作出準予撤銷提請假釋決定書。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將假釋裁定及時送達提請假釋的監所、派駐監所的人民檢察院、罪犯居住地的區縣人民檢察院、司法局、公安派出所以及罪犯本人。
第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假釋裁定不當的,應當在收到裁定書副本后二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糾正意見。人民法院收到書面糾正意見后,應當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并在一個月內作出最終裁定。
第十七條 對北京市公安局所屬各看守所代為執行和留所執行的罪犯“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的獎勵”考核制度,由北京市公安局另行制定,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協商一致后下發執行。
第十八條 本規定自二00五年一月一日起執行。北京市原有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如本規定與新實施的法律和司法解釋不一致的,執行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新規定。
第十九條 本規定實施前,獲得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獎勵的,執行原規定。本規定實施前后,均獲得可以提請減刑、假釋獎勵的,分別計算應減刑期后,執行本規定。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監獄管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9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10.27)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修定]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08-30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關于印發《出國留學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11-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