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府直屬各單位:
《東莞市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若干政策》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一二年八月三日
東莞市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若干政策
為深入貫徹《中共東莞市委 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意見》精神,進一步提升加工貿易發展載體的層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爭創助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新優勢,特制定本政策。
第一條 充分認識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的重要意義。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加強重大項目招商引資,通過引進增量稀釋存量,是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是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的重要支撐。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引進重大項目、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工作的戰略重點,迅速行動,狠抓落實,推動東莞改革發展再創新優勢,再上新臺階。
第二條 加強市一級的領導與統籌。成立由市主要領導掛帥的東莞市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負責項目認定和拍板決策。對經市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的重大項目,由市一級按照項目的產業類別、投資規模、投資強度、財稅貢獻、產業帶動能力以及用地需求等,進行總體統籌、合理布局。
第三條 完善產業布局規劃。全市一盤棋統籌考慮產業布局和重大項目選址,按照差異化發展原則,進一步明確各園區和各鎮街的產業發展定位。通過新進項目的選址布局、現有項目的整合進園等,結合“三舊”改造,不斷提升加工貿易發展載體,促進形成以松山湖為龍頭的園區經濟帶、以虎門港為核心的物流經濟帶、以主城區為重點的商貿經濟帶、以各鎮連片工業集聚區為載體的特色產業帶,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臨港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集聚區,并進一步加快東莞生態園、長安新區等產業園區建設,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打造發展定位更準、招商環境更優的新產業承載體。
第四條 調整優化財政政策。按照整合優化、扶優扶強的原則,完善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和管理機制,實現從以分散直接補貼單個企業為主,向以支持重大產業發展、重大公共平臺建設和優質企業發展為主的戰略性方向轉變,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撬動效應。對重大技術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型產業化項目,由財政通過“名股實債”的方式,鼓勵民間資本和風險基金投入,協助優勢企業搶占產業制高點。完善資金績效評價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第五條 突出產業導向,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的重點領域。制定產業指導目錄,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的重點領域。把握相關目標產業鏈條各個重點環節的資本流動和產業轉移動態,結合東莞的產業布局和發展優勢招引旗艦項目和龍頭項目,并著力吸引其上下游配套企業和零部件加工企業來莞投資興業,搞好配套協作生產,形成項目群,延伸產業鏈,增創東莞產業配套新優勢。
第六條 明確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的目標。緊緊圍繞重點招商領域,加強對國內外重大產業資本流向趨勢的研究,加強與各類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及招商中介的交流合作,動態收集全球資本流動的資訊,尤其是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央企和大型民營企業的投資動態信息,將有意擴大投資、符合我市產業發展導向、行業地位領先的重點企業及其主要配套企業納入信息庫,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
第七條 開展定點定向招商。主動赴日韓臺、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主要城市,重點瞄準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開展定點定向招商引資。建立完善政企、校市定期互訪的機制,市鎮兩級領導每年拜訪百家以上重點企業海內外總部及大型央企和重點高校,每年邀請百家以上重點企業高層、重點高校及科研院所負責人來莞實地考察投資合作環境。
第八條 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結算中心以及成本和利潤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重點發展服務外包、會議展覽、金融保險、商貿旅游、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搶抓新一輪以服務外包為特征的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機遇,完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政策,加快我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
第九條 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產和并購重組。用好國家、省、市各項轉型升級扶持措施,積極推動現有企業增資擴產,扶持幫助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并購重組,整合生產布局。繼續實施轉變外經貿發展方式“十個100”計劃,大力扶持現代產業“四個30項目”、民營工業50強等重點項目發展壯大,加速打造一批年產值超50億元甚至超1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借助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實現直接融資,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第十條 建立“一站通”工作機制。把“重商、親商、安商、富商”貫穿于始終,重政策優惠,更重行政服務,重項目簽約,更重項目發展,從信息收集、招商洽談、拍板簽約到后期服務,為各類投資者提供“一站式”、高質量的全程服務,為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務。內、外資重大項目招商引資辦公室要積極主動做好對鎮街(園區)以及各類招商中介洽談較為成熟的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及時提交市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認定和決策拍板。簽約后的重大項目,納入“三重”工作的快速通道,優先解決項目用地,加快項目落戶;相關責任部門和屬地鎮街全程跟蹤服務,加快項目建設。在工作中未認真履行職責,玩忽職守、敷衍塞責、推諉扯皮,造成項目無法落地或推進緩慢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十一條 提升專業鎮創新平臺。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著力支持以公共研發、檢驗檢測、信息服務、人才培訓、拓展市場、融資服務等功能為重點的創新平臺。積極探索平臺運行良性機制,激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平臺建設,形成全社會參與平臺建設的合力。引導創新平臺突破行政區域界限,推動其為全市乃至更大范圍內的企業提供服務,實現創新平臺資源的共享、共用。發揮東莞產業支援聯盟的功能作用,整合我市科技創新平臺、產學研創新聯盟和境內外科技創新資源。
第十二條 完善市場拓展平臺。支持專業鎮及市重點扶持產業集群提升現有專業市場,建設特色專業市場,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信息和便利。深化與香港貿發局的合作,通過定期舉辦專場產品展覽會,協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內銷集中申報”試點范圍,繼續加快東莞工廠直銷中心建設,辦好東莞名特優產品展銷活動,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品牌產品專賣平臺,擴大加工貿易企業的內銷渠道與內銷份額。做強做大會展經濟,進一步提升各大展會影響力。加快整合“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和“電子商務應用專項資金”,完善企業電子商務平臺,資助企業通過電子商務開拓市場。
第十三條 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市財政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市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大力完善公共平臺服務功能,在技術創新、市場研究、產品認證、質量控制、教育培訓和信息服務等方面提升對產業的綜合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國際學校、高級人才交流互動平臺、再學習平臺等。加快建設專業性科技圖書館和科技信息平臺,滿足科技人才在科技文獻、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務需求。
第十四條 強化國際規則、標準制定的參與和主導機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行業規則、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支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對參與或主導國家和國際標準修訂的企業和科研機構給予獎勵。
第十五條 有效整合土地資源。加強各大園區的土地統籌,著力打造松山湖、虎門港、東莞生態園、長安新區等市級招商引資載體,完善主體功能配套,增強承載能力。創新利益平衡機制,探索“市鎮主導規劃開發、市鎮村共享發展成果”的利益共享模式,整合鎮街連片土地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招商、統一管理、利益共享”。用好“三舊”改造政策,加快“三舊”改造步伐,騰挪更大空間承載重大項目,促進產業集聚。探索利益補償機制,積極盤活空置廠房,鼓勵企業利用現有建設用地自行拆舊建新,為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提供用地保障。境外投資者、境內外商投資企業因參與土地招標、拍賣、掛牌轉讓交易需交納保證金的,可向東莞市土地交易中心在東莞銀行開立的“競標土地使用權的保證類專用外匯賬戶”匯入外匯保證金。
第十六條 強化金融服務支撐。實施金融帶動戰略,鼓勵境內外金融機構來我市設立法人總部或地區總部(業務總部),吸引更多金融人才,提升東莞金融業綜合競爭力,實現金融與地方經濟互動繁榮。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項目建設、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和支持資信良好、實力較強的企業進入債券市場,運用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籌集發展資金。鼓勵各類金融機構以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擴大金融市場規模、服務創新驅動、推動轉型升級為目標開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工具創新和服務創新,多層次、多渠道地緩解高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第十七條 提升人才聚集能力。充分發揮“人才東莞”專項資金作用,盡快形成引進和留住高端人才的競爭優勢。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交流平臺,為企業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牽線搭橋。設立引進人才“綠色通道”,在人才入戶、住房、醫療等方面給予優惠待遇,解決人才落戶東莞的后顧之憂。重獎有突出貢獻的杰出人才,提高企業人才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待遇。加大職業教育培訓力度,加快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為優化加工貿易發展載體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第十八條 加強行業協會建設。結合政府機構改革,選擇一些運作規范、影響力大的行業協會作為試點,移交政府相關部門的微觀、技術性和事務性職能,促進行業協會在反饋行業訴求、推動研發創新、品質檢測、標準制定、展覽交易、人才培訓、行業規范等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著力打破地域和內外資界限,增強行業協會的代表性和覆蓋面,突出培育發展壯大紡織服裝、家具等傳統優勢產業行業協會,引導組建LED等新興產業協會,重點支持行業協會組織建設公共平臺、抱團開拓市場和采購。
第十九條 加強城市整體營銷推介。進一步強化城市功能,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治安狀況,規范企業收費,千方百計創造“營商環境加一、綜合成本減一”的優勢,使東莞比其他城市多出一個優勢,成為全國營商綜合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增強投資者對東莞投資環境的認可度。創造條件舉辦國際性的論壇、年會等活動,邀請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高層前來東莞參觀考察,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選擇一批境內外權威財經媒體,策劃系列城市宣傳活動,持續開展“新東莞、新產業、新商機”宣傳推介,廣泛宣傳東莞的產業發展空間、便利交通環境、宜居生態環境、社會建設成就,以及在莞人才的高品質生活,樹立東莞高品位、宜居創業的城市形象,增強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
第二十條 以上規定由市外經貿局會有關部門解釋、完善實施細則與操作辦法并共同落實。除另有說明之外,以上規定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我市原有相關政策與以上規定不一致的,相應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任曉東,畢業于河北經貿大學法學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石家莊市律師協會會員。自2013年從業以來,做事沉穩干練,效果顯著,在代理案件的過程中,他以深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訴訟技巧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贏得了同行和當事人的好評。堅持銳意進取,不斷探索新的業務領域。目前涉及的業務領域包括普通民事訴訟代理、婚姻家事糾紛、交通事故糾紛、民間借貸糾紛、勞動糾紛、房地產開發、公司事務、建筑工程糾紛等傳統業務,也包括公司合規業務、風險投資和企業并購、破產重整、不良資產處置、資產證券化等新興業務。秉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執業理念,為每位當事人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務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確認李東生辭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職務的請求的決定
2010-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修改〈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議定書》的決定
2007-10-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7-03-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第一商業部和第二商業部合并為商業部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克羅地亞共和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1998)
1998-11-04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情況的報告》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7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