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已經黨中央審議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近日就實施意見的有關情況回答了《法制日報》記者提問。
問:為什么要出臺《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相關背景如何?
答: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起草了《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開征新稅的,應當通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相應的稅收法律,同時對現行15個稅收條例修改上升為法律或者廢止的時間作出了安排。實施意見已經報經黨中央審議通過。將這個實施意見落實好,有利于推動我國憲法確立的稅收法定原則的貫徹落實,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推動完善我國稅收法律制度,使其在國家治理中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更堅實的制度保障。
問: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收立法和稅收法律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我國憲法所確立的一項重要原則,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
稅收是國家為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需要,依照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向居民或非居民進行的金錢或實物課征。稅收是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物質保障,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同時,稅收應來之于民、用之于民,稅種的設立、稅款的征收、收入的使用,直接關系納稅人的切身利益,關系人民的福祉,應由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立法機關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規范。近年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提出議案、建議或提案,建議盡快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將現行有關稅收條例上升為法律。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明確規定“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為實現憲法確立的稅收法定原則,提供了制度保障。依照法律規定設稅、征稅、治稅,是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直接體現。
問:實踐中我國稅收立法的情況如何?
答: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始終高度重視稅收法定原則的貫徹落實,積極推動稅收方面的立法工作:1980年制定了個人所得稅法,并根據實際情況先后進行了六次修改;1980年和1981年先后制定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外國企業所得稅法,1991年制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取代上述兩部法律,2007年制定了企業所得稅法,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2011年制定了車船稅法;同時,為加強稅收征收管理,1992年還專門制定了稅收征收管理法。
改革開放初期,考慮到稅收制度的建立、完善面臨的錯綜復雜的情況,同時缺少相關經驗,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遵循稅收法定原則,依據憲法第八十九條關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授予國務院其他職權的規定,于1984年出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已于2009年6月廢止),授權國務院在實施國營企業利改稅和改革工商稅制的過程中,擬定有關稅收條例,以草案形式發布試行;1985年出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授權國務院對于有關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的問題,包括稅收方面的問題,必要時可以根據憲法,在同有關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有關決定的基本原則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國務院根據有關授權決定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的稅收暫行條例。目前,現行的18個稅種中,除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由法律規定征收外,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輛購置稅、印花稅、契稅、耕地占用稅、煙葉稅、船舶噸稅、關稅(海關法只規定征收關稅,但具體稅收要素由條例規定)等15個稅種由國務院制定的有關暫行條例規定征收。這些稅收暫行條例適應了改革開放的需要,與幾部稅法一道構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稅收制度,為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p#分頁標題#e#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多稅種、多環節、多層次的稅收體系,稅收制度基本建立并日趨完善。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將現行稅收條例上升為法律,實現所有稅種的設立、征收、管理等均由法律規范的時機已經成熟。
問:實施意見對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實施意見根據相關改革任務的進展情況,對2020年前完成相關立法工作作出了安排:
一是不再出臺新的稅收條例;擬新開征的稅種,將根據相關工作的進展情況,同步起草相關法律草案,并適時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二是與稅制改革相關的稅種,將配合稅制改革進程,適時將相關稅收條例上升為法律,并相應廢止有關稅收條例。在具體工作中,有一些稅種的改革涉及面廣、情況復雜,需要進行試點,可以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先對相關稅收條例進行修改,再將條例上升為法律。
三是其他不涉及稅制改革的稅種,可根據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和實際需要,按照積極、穩妥、有序、先易后難的原則,將相關稅收條例逐步上升為法律。
四是待全部稅收條例上升為法律或廢止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廢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
五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根據上述安排,在每年的立法工作計劃中安排相應的稅收立法項目。
問: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下一步立法工作中,對落實實施意見有哪些具體安排?
答: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按照新修改的立法法“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應由法律規定的要求進行相關稅收立法,并根據實施意見要求,在調整立法規劃工作中,將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計劃完成的有關稅收立法項目在規劃中作出安排。在具體工作中,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立法公開,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通過立法反映人民訴求,體現人民意志。
稅收法定是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是黨中央明確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務,也是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修改的立法法進一步明確規定的重要制度。按照實施意見的要求,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將力爭在2020年前完成,將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或者廢止,并相應廢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此期間,全國人大的授權決定仍然有效;國務院可以根據客觀情況變化和稅制改革需要,依據授權決定和相關稅收條例的規定,對相關稅收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完善。
落實稅收法定,推進有關稅制改革,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現有利益格局的調整,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實施意見的安排,奮發有為,積極工作,拿出更大的決心沖破思想障礙,突破利益藩籬,抓緊落實。在時間安排上能夠提前的,要盡量提前,力爭早日完成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1988-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訂)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修正)
2016-06-06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3-02-08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0-1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0-06-30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埃塞俄比亞等32個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1國務院決定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2010-0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認真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2009-03-04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南通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9-01-02環境行政復議辦法
2008-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
2007-12-31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修訂)
2007-12-1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總局等部門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意見的通知
2007-11-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2007-06-09人民法庭組織通則[失效]
1950-07-20國務院關于設置市、鎮建制的決定
1955-06-09國務院批轉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對精神病人的收容管理問題的請示
1956-03-27